行政机关在处理信访事项时,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并在书面答复中说明理由。对于事实清楚且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相关规定的信访事项,应予支持;对于事实清楚但缺乏法律依据的信访事项,应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对于缺乏事实根据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相关规定的信访事项,不予支持。行政机关有权处理的信访事项,在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时,应督促有关机关或单位执行。
有关行政机关在调查核实时,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对信访事项作出以下处理,并在书面答复中说明理由:
1.如果信访事项的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有关规定,应予支持。
2.如果信访事项的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应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3.如果信访事项缺乏事实根据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有关规定,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信访事项处理法律依据有哪些?
根据《信访条例》第三条,信访事项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的情况。根据该条例,信访事项的处理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同时,《信访条例》还规定了信访事项处理的法律依据,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信访条例》第四条规定:“信访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明确信访事项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信访条例》第五条规定:“信访事项应当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行政机关受理:(一)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二)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三)属于本行政机关负责办理的。”
4.《信访条例》第六条规定:“信访事项的处理,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建立信访事项处理责任制,明确信访事项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综上所述,《信访条例》为信访事项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信访人可以依照该条例的规定,向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信访事项的处理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相关规定,对信访事项作出合法合理的处理。行政机关有权处理的信访事项,应当及时受理、调查处理,并在书面答复中说明理由。同时,行政机关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单位执行处理结果,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妥善处理。根据《信访条例》,信访事项的处理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信访人可以依照该条例的规定,向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第三十二条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
异地审理案件相关规定简介
456人看过
-
请简要介绍日文合同生效的相关规定。
99人看过
-
刑事案件的刑事管辖规定简介
156人看过
-
人身自由相关内容简介
203人看过
-
公安机关信访部门对信访事项的处理方式
268人看过
-
退房流程简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266人看过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制度是世界各国规范经济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各国法人制度具有共同的特征,但其内容不尽相同。不同的法人形成了不同的法人理论,法人制度理论... 更多>
-
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简介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08《劳动合同法》 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
-
信访案件的回复的相关规定有什么呢?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8一般是60天之内答复。 《信访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天内,作出书面处理意见。情况复杂的,经相应机关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处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应超过30天。 信访人如果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意见书之日起,30天内申请复查。对复查结果不服的,可在30天内通过复查机关或者上一级的行政机关申请复核。
-
信访事项处理有何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5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根据信访条例中的规定,国家机关对受理的信访事项,经调查核实,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1)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2)请求
-
北京市信访条例第22条简介?山东在线咨询 2022-09-13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文明接待,尊重信访人,不得刁难和歧视信访人。对依法不予受理的信访请求,应当告知信访人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二)按照信访工作的处理程序,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事项,不得置之不理、敷衍塞责、推诿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信访请求,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提出;(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接受信访人请客送礼;(四)遵守保密制度
-
关于信访人的合法程序和信访事项提出的相关规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5《信访条例》规定:(1)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并到这些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信访事项已经受理或者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得向受理、办理机关的上级机关再提出同一信访事项。(2)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信访人,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信访人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