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案件没有钱不会被拘留。确实没有可执行财产,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如果有拒不执行,藏匿财产等行为,法院才会根据情况采取强制措施。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民事案件上诉会开庭吗
民事二审是否必须开庭审理,在我国法律中是有明确规定的。
相关法律知识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三百三十三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下列上诉案件,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不开庭审理:
(一)不服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起诉裁定的;
(二)当事人提出的上诉请求明显不能成立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的;
(四)原判决严重违反法定程序,需要发回重审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
民事诉讼中诉讼时效有何影响?
214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的预期惩罚问题
277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要注意的问题,民事诉讼的送达方式
136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交通事故的赔偿问题
385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如何处理拆迁财产损失的问题?
25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债权债务转让纠纷的管辖问题
463人看过
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 更多>
-
民事诉讼中关于劳务合同纠纷的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11在民事案由中包括有劳务合同纠纷。劳务合同是指以劳动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民事合同,是当事人各方在平等协商的情况下达成的,就某一项劳务以及劳务成果所达成的协议。劳务合同适用《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规,双方发生争议的可以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方法来解决。
-
民事诉讼中的欠款执行问题江苏在线咨询 2024-11-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若被告人拒不执行法院的判决,法院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根据第二百四十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根据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被
-
民法和民事诉讼法有关债务债务诉讼时效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17应该说前者的范围更广,包括了“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者只说明了因起诉而中断的情形。《》第一百四十条【诉讼时效的中断】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二条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或者口头起诉的,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中的结构问题,如何理解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模式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01,民事诉讼结构,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结构,是当事人、法院的诉讼地位与相互关系的内在反映。2,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的民事诉讼制度本质的外在反映。3,民事诉讼结构中法官(法院)或当事人在诉讼中能动性的消长,形成了两种民事诉讼模式:(1)职权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拥有主导权,程序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全部由法院负责。(2)当事人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的提出和证
-
民事案件中止后恢复诉讼的问题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9法律明确规定,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在诉讼中止期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都不得进行本案的各项诉讼行为。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根据当事人申请,或由人民法院主动依职权恢复诉讼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