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不实言论属于诽谤,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一、污蔑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污蔑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对于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情形;
2、对于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情形;
3、对于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情形;
4、对于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对于行为人进行侮辱诽谤行为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其公安机关即可以侮辱罪诽谤罪予以立案追诉。污蔑罪名,侮辱诽谤情况比较严重,可能构成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不需要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所谓告诉才处理,是指某些刑事案件,必须先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出控告,否则,法院则不予受理。
不告不理是人民法院处理案件的一条基本原则。根据新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二、什么叫污蔑诽谤罪
侮辱诽谤罪指的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般侮辱行为,情节轻微的,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侮辱、诽谤的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属于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需要被追究刑事责任。
-
什么是散布虚假言论立案的标准?
326人看过
-
确定散布不实言论的罪责要领
459人看过
-
公务员不得散布有损什么言论
56人看过
-
不实言论何时需要立案?
496人看过
-
疫情期间网上散布不实言论该如何处理
498人看过
-
微信群里散布谣言诽谤罪立案标准是怎样
268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违反什么标准的散布不实言论的规定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19传播虚假言论属于诽谤,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二)造成受害者或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
散布不实言论涉嫌故意诽谤罪的标准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11.属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的处罚。比如第二十五条,第四十二条。违反其中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扰乱公共秩序;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
-
散布谣言罪构成立案标准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04第一,没有散布谣言罪这一罪名,刑法规定的是侮辱、诽谤罪,立案标准:(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二)造成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
-
散布反共言论的处罚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1散布反共言论,轻则受到治安处罚,严重的构成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刑法》第一百零五条【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
-
散布反动言论判几年?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8如果是危害法律实施或破坏社会稳定的网络谣言。 此类网络谣言发布者或传播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所以不能乱散布谣言,不然会因散布反动言论判几年刑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