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发放福利的标准如下:
1、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可以用工会经费向全体会员发放少量的节日慰问品,慰问品一般应是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日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
2、全年发放总金额应控制在基层工会当年工会经费收入的30%以内,年人均发放金额标准不超过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的5%。
工会发放福利的哪些行为是违规的
工会发放福利违规的行为如下:
1、用工会经费购买购物卡、代金券等,搞请客送礼等活动;
2、违规滥发津贴、补贴、奖金;
3、支付高消费性的娱乐健身活动;
4、违规设立小金库;
5、将工会账户并入单位行政账户,使工会经费开支失去控制;
6、截留、挪用工会经费;
7、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或为非法集资活动提供经济担保;
8、报销与工会活动无关的费用。
2021年工会福利标准
2021年工会福利标准包括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和会员生日、婚丧嫁娶、退休离岗的慰问支出等。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和经自治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少数民族节日。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等,基层工会可结合实际采取便捷灵活的发放方式。工会会员生日慰问可以发放生日蛋糕等实物慰问品,也可以发放指定蛋糕店的蛋糕券。会员结婚生育时,可以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品。生病住院、工会会员或其直系亲属去世时,可以给予一定金额的慰问金。退休离岗,可以发放一定金额的纪念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三十一条工会协助用人单位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三十四条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同级工会的意见。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应当吸收同级工会参加研究,听取工会意见。
-
工会福利发放的范围和标准
120人看过
-
村民福利发放标准
157人看过
-
最新公司工资福利发放标准
185人看过
-
工会福利发放超标如何处理
309人看过
-
工会福利发放要过会吗
161人看过
-
工资和福利的区别是什么?公司工资福利发放标准是怎样的?
482人看过
工会的成立对公司的意义有:在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之间建起有效合理的沟通渠道;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关爱员工,体现组织的温暖等。 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 更多>
-
管理人员福利发放标准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3前几天公司量身体尺寸定做西装,全公司就我跟一个司机没去,说是管理人员才有,但是我们晚上经常加班,跟经理谈加班工资的事他又说我们是管理人员没加班工资是拿年终奖的只给我们一个晚上20的补贴费,请问他的做法对吗?国家有这样发福利的标准吗?有些人有,有些人没有~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去年还有福利发,今年说我们没有了,我应该怎样解决这问题
-
节假日工会怎么发放福利?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9工会发福利主要来源工会的经费,工会经费可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支出,包括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和会员生日、婚丧嫁娶、退休离岗的慰问支出等。 需要说明的是,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即: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和经自治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少数民族节日。 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等,基层工会可结合实际采取便捷灵活的发放方式。
-
工会节假日福利发放规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4工会发福利主要来源工会的经费,工会经费可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支出,包括基层工会逢年过节和会员生日、婚丧嫁娶、退休离岗的慰问支出等。 需要说明的是,逢年过节的年节是指国家规定的法定节日(即: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和经自治区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少数民族节日。 节日慰问品原则上为符合中国传统节日习惯的用品和职工群众必需的生活用品等,基层工会可结合实际采取便捷灵活的发放方式。
-
安徽省工会如何发放福利甘肃在线咨询 2021-10-24每个会员全年所有节日慰问总额不得超过1000元,慰问形式主要是实物。不得发行现金、购物卡和代金券,不得发行中央和区有关规定明确禁止发行的物品。基层工会不仅可以在正月和节日向全体会员发放节日慰问品,还可以在员工生日发放生日蛋糕和蛋糕券,首次明确提出员工结婚结婚等一定金额的慰问金,员工退休后可以发放一定金额的纪念品。
-
公司员工福利怎么发放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16(1)员工手册发放(要有员工签领确认);(2)内部培训法(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参会人员、培训内容、与会人员签到);(3)劳动合同约定法;(4)考试法(开卷或闭卷,保留试卷);(5)传阅法(保留员工签名);(6)入职登记表声明条款(保存有员工签名的登记表);(7)意见征询法(保留员工意见的签名和书面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