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转正的话,对于公司来说的话,肯定是没有陪产假的,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必须的话要三个月以上了,转正了才会享用的。
一、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什么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对吗为什么
劳动合同签订时间包含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中明确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也就是说,不管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订立的是几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如果约定了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的前一段是试用期;
试用期是包括在整个劳动合同期限里。不管试用期之后当然订立劳动合同还是有其他承诺,都不允许单独约定试用期。
三、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哪些限制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
陪产假需要转正才有吗
446人看过
-
陪产假是满一年员工吗
130人看过
-
没转正的员工可以有多少天丧假
405人看过
-
男职工到底有没有陪产假
205人看过
-
没转正节假日有三倍工资吗
372人看过
-
员工请陪产假不批合法吗
396人看过
陪产假又叫陪护假是指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陪产假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基本都见于各地的计划生育条例中,法律地位也不高。当... 更多>
-
刚转正的男员工有婚假产假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1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
必须是正式员工才能休陪产假吗?陪产假如何规定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25只要是在职员工已经签订了劳动合同的,不管是在试用期还是正式员工都应该享有陪产假的权利。根据《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相关规定:男性达到25岁时第一次结婚被称为晚婚,女性达到23岁时第一次结婚被称为晚婚。结婚后女性在24岁时生第一胎算作晚育。 第三十三条相关规定:晚婚的人,在享有国家法定的相关婚假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在多七天的晚婚假。而且符合相关规定的女性,在享有国家规定的产假的同时,还可
-
石家庄正定有没有陪产假湖北在线咨询 2021-10-181、正常产假:98天(符合规定可延长60天),最高:158天。2、符合法律法规生孩子的,无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政策内很多孩子都享受延长产假60天,给配偶15天陪伴产假3、延长婚假.产假期间享受正常婚姻.产假待遇。法律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不到4
-
未转正员工有哺乳假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251、转正定级还能的,不会有影响。2、你的工龄是根据你公司给你缴纳社保的时间来算,交1个月就有1个月的工龄(这个问题我刚咨询过社保局)3、先不要去公司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报到。你现在的情况是拿报到证去你学校所在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去地址改签手续,就是把你的报到证地址修改到你户口所在地南京人才市场,你拿着公司开给你的离职证明、毕业证、身份证还有报到证去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好之后拿着新改好地址的报到证去南
-
员工三胎还享有陪产假跟产假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6员工三胎还享有陪产假跟产假。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我国将出台重大政策——三胎政策。国家规定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