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
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放权的问题一直是教育改革中的争论点。在高校要求办学自主权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同时,对于高中教育这样一种既不属于义务教育、又不纯粹归于个性教育的特殊教育阶段,应如何认识放权问题,成为教育专家们热议的话题。
支持方认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义务教育阶段积累的知识基础,并逐渐体现出更多的个性,针对这一特点,高中教育应提倡校长办学,使学校拥有更大的空间来做适合自身生源的特色教育;。
基础教育应区别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应体现出特定的方向性和目标性,因此不应盲目扩大高中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否则可能造成本不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更失于规范。新*育实验著名发起人朱*新教授把“教育解放”作为自己的标志性观点。他认为,教育应把学生从分数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把老师从升学的压力下解放出来,把校长从行政考核、社会评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教育的舞台还给他们。
培养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一种学习氛围的长期熏陶来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索,甚至使学生在个性专长方面尽早发掘出潜力,对高中学生将来做出合理的学业、职业规划,找到自身的成长点非常关键。
2、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多开几节音乐、舞蹈课,更重要的还是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素质,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示范性高中师资力量相对较强,应该承担更多的开创性的教学研究工作。”
3、示范性高中的教师素质也应发挥辐射效应,这个示范不是攀比升学率、获奖率,而是“为人师表”的一种展示。“做一名有教育理想追求、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火热的爱的教师,道德性与学术性并举,应成为所有老师的职业理念。”
主要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尽管对以塑造人性为核心还是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两种教育目标的争论尚难分难解,但是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学生评价标准已日渐成为共识。然而让人尴尬的是,从实践看来,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仍走传统路线的案例不在少数,分数、升学率还在继续束缚老师、学生的身心。
对此,不少与会专家呼吁,首先学校应自觉认识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内涵,教育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而不是只追求三年短期教育成果;同时,要建立更有利的政策和舆论环境,比如对学校的评价也应多元化,把是否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否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是否促进个人专长的发挥等作为评价学校的标准。
如今很多学生虽然学位拿得高,但大多是被教育一步步推到行业中去的,未必是自己的主动选择,这也是现在我们国家很难出大师级科研精英的重要原因。
-
高等教育包括什么
392人看过
-
高中教育机构是否还能开展?
163人看过
-
“双减”政策是否适用于高中教育?
181人看过
-
教育部:中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
148人看过
-
k12教育是什么
424人看过
-
成人教育需要高中毕业证吗
120人看过
职业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 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的好坏可能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 更多>
-
关于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法62条是什么意思甘肃在线咨询 2022-09-20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办法,作为举办者和高等学校筹措办学经费的基本依据。
-
残疾人教育中什么是试卷教育?浙江在线咨询 2021-10-28残疾人教育是指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对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肢体等残疾人进行的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
什么是中国高等教育法新修订条文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17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接受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结业证书应当载明修业年限和学业内容。
-
成都借读费高中一般是多少高中教育北京在线咨询 2023-04-11一、成都借读费高中一般多少钱 按照成都市教育局此前公布的高中阶段学校收费标准来看,省级及省级以上示范高中的择校费标准为5000元/生·年。市级示范校为3000元/生·年;一般高中为2000元/生·年。而学费大约在200元~460元/生·期。而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后,一律不准再收取学费。 当然,有些借读学生的分数成绩,不到普高分数线借读时,那得看学校的要求了,有的学校如果
-
高等教育法规定中文35条是什么意思?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20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