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权是教育管理学生的手段不是目的。使用任何教育手段的前提要源于对学生的真诚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成长的负责和尽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在。惩戒权不能只用来学生犯错误时的惩罚,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明白哪些错误行为是不允许犯的,犯了就要承担责任和后果,就必须得接受相应惩罚。让教师的惩戒权成为学生的警示牌,像警钟时刻提醒学生在错误面前收敛、止步、自醒,达到未惩戒而收到了惩戒的效果。
教育惩戒权内容有哪些
教育惩戒权内容如下:1、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2、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3、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等。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
第七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
(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
(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
(三)吸烟、饮酒,或者言行失范违反学生守则的;
(四)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的;
(五)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六)其他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
学生实施属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不良行为或者严重不良行为的,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实施教育惩戒,加强管教;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第八条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对违规违纪情节较为轻微的学生,可以当场实施以下教育惩戒:
(一)点名批评;
(二)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三)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
(四)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
(五)课后教导;
(六)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公约规定的其他适当措施。
教师对学生实施前款措施后,可以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家长。
-
如何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权?
102人看过
-
教育惩戒权内容有哪些?
155人看过
-
不当使用指示灯的惩戒
415人看过
-
教育惩戒权涉及的主要方面
388人看过
-
教师如何行使对学生的惩戒权
486人看过
-
教育惩戒制度的实质内涵
63人看过
责令赔礼道歉是指人民法院责令因犯罪情节轻微而被免予刑事处分的犯罪人向被害人承认错误,表示歉意的一种强制性教育方法。 这是刑法中非刑罚处理方法的一种,只适用于犯罪情节轻微,且不需要判处刑罚的犯罪人。通过责令赔礼道歉,可以伸张正义,教育犯罪人和... 更多>
-
教育机构退费指南重庆在线咨询 2025-01-25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通常需要签订合同并支付相应的费用。然而,一些教育机构可能会要求消费者签署合同,但不一定会在合同中明确签署首付款或发票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需要保存消费的正规发票作为消费凭证,以便在遇到消费问题时使用。 正规发票是表明交易双方互相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一些特殊的要求规定的重要证据。如果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签署了合同,那么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承担责任。在消费者维
-
著作权的行使指南湖南在线咨询 2025-01-18根据多数国家的著作权法,我国立法中规定的“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在多数国家中被称为“共同作品”或“整体作品”。共同作品是指由两人或更多创作者合作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相互渗透,难以分割。因此,共同作品通常由合作者共同构思和确定编写提纲、分工写作、统一定稿。虽然存在写作分工,但很难确定哪一部分属于哪位创作者的创作。这种情况被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作品归属于合作双方,但也可以
-
土地使用权转移手续指南浙江在线咨询 2025-01-16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转移给第三方的行为,包括出售、交换和赠与。若未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进行投资开发并利用土地,土地使用权将无法转让。在进行土地使用权转让时,需签订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登记文件中所载明的权利和义务将随之转移。此外,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时,需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依法
-
2022年教育局的职权指的是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201、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研究制定全市教育工作的地方性行政措施并监督执行。 2、研究全市教育发展战略思路,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全市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研究制定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综合管理全市基础教育(含学前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扫盲等工作;负责全市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市区初中的设立与变更
-
追偿权行使指南河北在线咨询 2024-12-15销售者对于销售出的产品所承担的质量责任,是指在销售过程中,销售者所售出的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遭受人身或财产损害。然而,这种质量问题并非由销售者的原因导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销售者提出赔偿要求。一旦销售者依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承担了消费者的赔偿责任,那么销售者就有权向生产者、供货人进行追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