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注意选择正确的合并方式并且遵守相应的法律规定做好外部准备;再严格按照《公司法》的操作流程来完成做好内部工作,员工权益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做好相应的补偿维护;最后还要注意法律后果以免为两家公司的吸收合并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一、公司合并的形式
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二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应当自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三十日内在报纸上至少公告三次。
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相应的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
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当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
二、公司合并的好处
(一)相对于收购而言,企业合并不用支付现金或少付现金而主要是通过交换股票的方式进行,主合并方避免了巨大的融资压力和现金流出,并把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投入到合并后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不影响合并后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经营。目标公司股东可自动成为存续公司或新设公司的股东,保证了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合并后企业的整合和运作。
(二)企业合并协议是在合并双方相互充分协商基础上达成的自愿联合,相对于敌意收购而言,操作简便,避免了敌意收购可能造成两败俱伤的风险。
(三)对于参与合并的企业股东而言,由于企业合并主要不以现金进行交易,可以享受延迟纳税的税收优惠待遇。
-
两个合同合并审理需要注意什么
425人看过
-
在设立分公司时,需要注意什么?
279人看过
-
合并公司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哪些?
390人看过
-
两个公司合并属于什么整合
433人看过
-
合并公司意味着什么
257人看过
-
涉外因素的公司并购要注意什么
332人看过
债权人是债的主体之一,债的主体包括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债权人是指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人。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必须是特定的。债权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 更多>
-
2022年公司合并需注意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21公司合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公司合并,应在规定时间内通知公司债权人,并做好公告。我国法律规定,公司应当在达成合并协议后的30日内必须进行公告或通知债权人,一般来说,公司合并都会与相关债权债务人达成协议,即合并双方都会与主要债权人进行协商,并就合并后债权债务的承继与债权人协商一致,取得债权人认可,以确保合并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公司还是应当做好公告,使得相关债权人能及时申报债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物业公司写居间协议在购房时要注意什么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26签订房屋买卖居间协议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查验房屋中介公司资质,了解中介人员的执业信息,如经营范围、执业经纪人的姓名及证号等。防止出现中介员工辞职而出现纠纷,如一居间合同纠纷案件,中介公司的员工将客户部分房屋款项收取后而消失。 2、虽然双方签订的是居间合同,但合同的内容已经完全具备合同条件,正式合同仅作为房屋买卖的一种形式,所以一定慎重此环节。 3、交房环节是纠纷多发重要,尤其卖房人注意付款与过
-
两个公司合并需要缴足公司注册资金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29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九章的相关规定,公司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通过订立合并协议,共同组成一个公司的法律行为。公司的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又称存续合并,它是指通过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公司并入另一个公司的方式而进行公司合并的一种法律行为。并入的公司解散,其法人资格消失。接受合并的公司继续存在,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新设合并是指两个或
-
两家公司合并可以注销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27被合并公司并不意味着必须要解散和注销,如果说公司被合并之后需要注销的话,也可以直接向原来的登记机关申请,一般公司注销是需要由股东大会进行决策的,不过在一般的情况中,公司合并之后另外一个公司就不会存在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以前公司的所有项目都会消失。根据《公司法》第43条,股东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本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
-
在公司实习要注意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3-05-11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到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参与实践工作的过程,其针对的是在校学生。 关于实习,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伤害事故,不属于工伤,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可以以雇佣关系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由学校基于与单位之间的实习合同的相关约定主张权利。 实习期只适用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