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指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人员。规定年满16周岁(21年新政策)及以上的失地农民方可自愿参保,年龄以居民身份证登载的出生日期为准,征地时间以征地批文为准。50岁累计缴费年限够15年可以退休。
一、男人必须60岁退休吗
在正常的情况下,男性必须要达到60周岁才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无论是男性干部、还是工人,退休年龄均为60周岁,但是也有特殊情况,以下三种情况,男性也可以提前办理退休手续。
1、具有特殊工种工作年限的男性。根据国家规定,对于从事井下、高温等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一般工作年限累计达8-10年,那么只要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认定的特殊工种备案人员,且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15年,那么男性年满55周岁就可以办理退休。
2、因病或者是因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的男性。如果因为生病或者是因为受了工伤导致丧失了劳动能力,经劳动部门进行伤残鉴定后,确定属于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只要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那么年满55周岁就可以办理退休。
3、工龄满30年的公务员。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工龄满30年的国家公务员,经过本人申请,组织部门批准,可以提前办理退休。虽然说对于公务员提前退休的年龄没有明确限制,但是就算20岁开始工作,工龄30年也至少需要等到50岁才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另外距离退休年龄时间不足5年的公务员,如果在工作岗位的时间已经满20年的,也可以提前办理退休。
二、失地农民的社保政策
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年满18周岁及以上的失地农民,征收部门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补偿费用,并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三、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内容
对于男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上,女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地方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每年养老保险金水平,按15年期限,从政府土地征用收益中扣除一部分资金用于养老保险费用的支付,个人不负担缴费。从失地的当月起,开始领取养老保险。
-
关于失业人员50岁退休政策的问题
57人看过
-
50岁左右失业人员的退休政策是怎样的
465人看过
-
湖北灵活就业女性50岁退休政策
301人看过
-
征地农转非哪些人可50岁退休
238人看过
-
自由职业者50岁退休新政策是什么
427人看过
-
国企新政策:工龄满50岁可买断退休
352人看过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对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职工,所在单位应在其符合退休条件时即时将职工人事档案,退休审批表,及其它相关资料报当地社保部门进行审批。... 更多>
-
灵活就业人员50岁退休政策青海在线咨询 2024-10-06灵活就业人员退休政策如下: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
-
新政策灵活就业50岁能退休吗陕西在线咨询 2024-05-10新政策灵活就业50岁能退休。灵活就业人员的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其中曾在原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满10年含视同缴费,且灵活就业2年以上的女性参保人员,经本人申请,可以选择在50-55周岁之间办理退休手续。
-
失地保险农民补贴政策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29农民失地保险就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各地政策实施有所不同,一般按照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缴费比例,按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缴费数额,并且逐步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 1、已到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龄: 第一档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9240至27720元,财政给予3960至11880元的补助,每月可领取220元的养老金。 第二档次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11544至34632元,财政给予4056
-
50岁以上女性的退休新政策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03女职工50岁退休只需要连续工作年限或工作年限满10年。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健康的工作,女性年满45周岁,连续工作年满10年可退休。
-
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多少岁,失地农民多少岁退休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4退休前的劳动争议,退休后在没有超过时效的,可以申请仲裁。退休之前的劳动争议,劳动者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主张的是之前的权利,没有超过仲裁时效的,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