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就业权的定义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27 11:36:37 294 人看过

一、什么是平等就业权

平等就业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的权利和资格,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文化、宗教信仰、经济能力等而受到限制;二是在应聘某一职位时,任何公民都需平等地参与竞争,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也不得对任何人予以歧视;三是平等不等于同等,平等是指对于符合要求、符合特殊职位条件的人,应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而不是不论条件如何都同等对待。

二、怎么看待平等就业权

平等就业权的实现障碍,即限制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由应有的权利转变为实有的权利的因素。此限制包括规则限制和非规则限制,合理限制和非合理限制等。规则限制,是指具有就业规则制定权的机关、组织、单位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限制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非规则限制,就是规则限制以外的限制。合理限制,就是用人单位根据就业或职业需要和劳动者自身因素所采取的通常认为是必要而且合理的限制;同样,合理限制以外限制就是非合理限制。

合理限制和非合理限制的区分则有利于就业歧视的认定。也就是说,从就业或职业需要出发,倘若一种限制是必要而且合理的,这种限制就是合理限制,否则就是不合理限制。对平等就业权的不合理限制就是就业歧视,就构成对就业权侵权,从而应受到法律的规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13: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竞争相关文章
  • 应该如何解释平等就业权
    一、什么是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的权利和资格,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文化、宗教信仰、经济能力等而受到限制;二是在应聘某一职位时,任何公民都需平等地参与竞争,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也不得对任何人予以歧视;三是平等不等于同等,平等是指对于符合要求、符合特殊职位条件的人,应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而不是不论条件如何都同等对待。二、怎么看待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的实现障碍,即限制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由应有的权利转变为实有的权利的因素。此限制包括规则限制和非规则限制,合理限制和非合理限制等。规则限制,是指具有就业规则制定权的机关、组织、单位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来限制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非规则限制,就是规则限制以外的限制。合理限制,就是用人单位根据就业或职业需要和劳动者自身因素所采取的通常认为是必要而且合理的限制;同样,合理限制以外限制就是非合理限制。合理限制和非合理
    2023-05-25
    311人看过
  • 让女性依法享有平等的就业权
    时值5月末,应届大学生求职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记者在西安市各大招聘会上跑了一圈,发现大学生找工作依旧难,女大学生找工作更是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让女性享有平等的就业权成了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只要男生不要女生在某科技公司展位前,记者采访了刚刚被招聘单位拒收简历的小程。这位现为西安某高校微电子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告诉记者,自己在招聘会上走了大半天,尽管当天的招聘会理工类职位占了多数,但是自己还是只投出了四五份简历。没办法,用人单位认定我禁不起出差的折腾,我想说什么也说不出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小张告诉记者一个也许不具代表性却颇为惊人的数字,他们学校水建学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用人单位招聘五个男生必须搭配一个女生,否则一个人也招不走。尽管我本人觉得女性在从事管理时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细心、耐心和负责,比较有人情味,符合当今的人性化管理趋势,但是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的似乎不是这个问题,只要
    2023-06-06
    364人看过
  • 浅谈就业平等权的内涵及分类
    1.关于平等的内涵平等具有多重含义,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它可以是人民所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价值观,也可以是一种权利和制度;既可以是一种静态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一种动态的实践平等权的制度运作。我国学者的主要观点包括:(1)平等是一种宪法原则。例如公民在法律面前(周伟:《宪法基本权利司法救济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3页。一律平等的观念①这一说法。近年有学者认为,平等被认为是属于总则性人权,与人格尊严、追求幸福一样适用人权范畴的一般性原则;平等具有依附性,没有其他权利为对象,平等权无法独立主张。②(2)平等是一项权利。认为八二宪法恢复了平等权的规定,使法律平等成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③平等权是我国权利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权利主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与条件。,④也有人认为平等权可以说是不具有具体内容的权利。⑤(3)平等既是一项原则又是一项基本权利,即平等兼具权利
    2023-06-06
    468人看过
  • 试寻女性就业平等权之出路
    男女就业不平等只是一种表象,只是男女不平等表现之一,因此男女就业不平等的原因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附丽于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在农业文明社会男人相对于女人有一种天生的体质上的优势,因为农业文明主要是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社会,尽管在一些商业发达的成也许并不如此。男耕女织与其说反映了农业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不如说是反映了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别这一自然现象,由于男人创造了农业社会的主要财富,男人理所当然地处于这个社会地主导地位,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也就随之而生,而且成为农业社会中一种不可改变的事实,概而言之,农业社会男女不等的根源在于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改变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而妄求男女平等不过是痴人说梦!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并进而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无论在现存社会形态的哪一阶段,都已经不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经济基础,因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智力经济,或者说是知识经济,而不再是体力经济,从而为解
    2023-06-06
    205人看过
  •  男女在就业方面是否具有平等权利?
    根据相关规定,劳动者在就业时应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而受到歧视。同时,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必须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劳动者也有权了解用人单位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并如实说明。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依据相关规定,劳动者在就业时应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而受到歧视。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劳 动 合 同 : 用
    2023-09-02
    299人看过
  •  股权结构平衡的定义是什么?
    公司的股权结构平衡对于公司的稳定运作和股东利益至关重要。然而,如果大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相当接近,而其他小股东的股权比例相对较低,就会形成股东僵局,导致公司控制权和利益索取权的不平衡。因此,公司应该在股权分配上注重公平合理,避免形成僵局,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公司的股权结构平衡指的是大股东之间的股权比例相当接近,其他小股东的股权比例相对较低。出现的问题:1、形成股东僵局;2、公司控制权和利益索取权的不平衡。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是指股东对其股份比例的权益和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利,基于股东地位可以向公司主张的权利是股权。【利益失衡利益失衡是指在某个社会、组织或个人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失衡的状态。这种不公可能是由于权力、资源、机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在法律上,利益失衡可能会涉及到各种法律问题。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
    2023-10-30
    430人看过
  • 职业禁忌者是否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是不可以给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安排岗位工作的。职业禁忌证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别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所以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可以不接受用人单位安排的岗位工作的。职业禁忌症是哪些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判定为职业禁忌证:1、有些疾病、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导致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更易吸收(从而增加了内剂量)或对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易感,较易发生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2、某些疾病、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下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能使劳动者原有疾病病情加重;3、某些疾病、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下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后能诱发潜在疾病的发生;4、某些疾病、特殊病理或生理状态下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会
    2023-07-03
    420人看过
  • 中国公民平等权的含义
    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的第一项宪法权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33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民宪法和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原则。从法律角度看,法律平等是法律的根本属性,一如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所言,在任何程度上,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规范的一般性都是法律的本质。从权利角度看,法律面前的平等是一切其他权利实现的基本要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等一切领域内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即守法上的平等;(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即司法上的平等;(3)在法
    2023-03-11
    71人看过
  • 平等就业权在招录时如何体现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国家保障残疾者劳动的权利,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律师补充:公民的平等就业权利是实现生存权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平等就业权也是人权体系的重心与精髓所在。平等就业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的权利和资格,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文化、宗教信仰、经济能力等而受到限制;二是在应聘某一职位时,任何公民都需平等地参与竞争,任何人不得享有特权,也不得对任何人予以歧视;三是平
    2023-05-06
    493人看过
  • 妇女平等就业权亟须切实保护
    ——全国人大常委会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报告(二)女性劳动权益的保障状况是此次妇女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的又一重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实地检查以及地方人大的自查情况显示,各地妇女就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劳动权益得到进一步保护,但是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隐性就业歧视现象比较突出,部分企业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落实不到位,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较其他险种推进缓慢。多个省区市表示,要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妇女公平就业。女性就业隐性歧视现象比较突出山东省副省长李兆前在汇报时介绍,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加强妇女就业和劳动权益保护。2009年,全省城镇单位就业女性为350.1万人,占总数的37.96%。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和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达105.7万人和122.4万人,其中妇女分别占54.2%和50.7%;实现创业人数中女性为39215人,约占总数的34.5%。吉林、广西、
    2023-06-06
    277人看过
  •  平等受偿权:债权人的权利是否平等?
    该段内容讲述了具有平等权利的债权人可以享有平等的偿还权益,但如果没有优先受偿权这一权益存在,那么债权人也将享有平等的偿还权益。但是,如果有优先受偿权,例如债权人一方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的,则该债权人相对于其他债权人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因此,具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可以优先获得偿还权益,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他债权人的权益。具有平等权利的债权人可以享有平等的偿还权益。如果没有优先受偿权这一权益存在,那么债权人也将享有平等的偿还权益。但有优先受偿权的,例如债权人一方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的,则该债权人相对于其他债权人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平 等 权 利 与 优 先 受 偿 权 : 债 权 人 的 权 益 如 何 ?平等权利与优先受偿权是两个在债权人的权益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平等权利指的是所有债权人都有平等地享有债务人的财产权利,不论其债权数额或债务人的财产价值。而优先受偿权则是指债权人
    2023-09-02
    440人看过
  •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吗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劳动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第五条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入,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第六条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和保护劳动者进行科学研究、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2023-04-21
    152人看过
  • 宪法平等权是怎么规定的权利
    一、宪法平等权是怎么规定的权利宪法平等权是指宪法所保障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权利,这一权利是宪法基本原则之一。1.它要求国家在法律制定、执行和司法过程中,不得因个人身份、性别、民族、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因素而给予不同待遇,确保所有公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2.宪法平等权涵盖了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机会平等、待遇平等以及禁止歧视等多个方面,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重要基石。二、宪法如何规定平等权?宪法通过明确条款对平等权进行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就明确指出:1.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2.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这一条款不仅强调了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还体现了宪法平等权的基本精神,宪法还通过其他条款对平等权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保障,如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024-08-05
    249人看过
  • 应届毕业生因何上海追讨平等就业权
    因为携带乙肝病原在求职时被拒录,23岁的大学应届毕业生陈龙(化名)愤而将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硕科技)起诉至法院。陈龙请求法院判定这家公司侵犯了他的平等就业权,并赔偿其误工损失12800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同时要求昌硕科技对其公开道歉。今天(27日),代理此案的上海广厦律师事务所律师瞿坚来到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书。法院将在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据悉,如果法院受理,这将是上海市第一起因乙肝歧视产生的诉讼案。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起诉的前一天,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就业歧视问题,就业促进法草案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歧视劳动者。2005年12月6日,江苏省某大学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陈龙在校园招聘会中应聘于昌硕科技(上海)有
    2023-04-25
    78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竞争
    词条

    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间力图胜过或压倒对方的心理需要和行为活动。即每个参与者不惜牺牲他人利益,最大限度地获得个人利益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富有吸引力的目标。 划分了公平竞争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限,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设定了共同遵循的行为标准。对于在市... 更多>

    #竞争
    相关咨询
    • 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障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9
      平等就业权是劳动权和平等权共同派生的一个权利,综合了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人权特征,是一项具有社会性的重要权利。法律对平等就业权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
    • 平等的就业权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06
      平等就业权包括三个含义:一是任何公民平等享有就业权利和资格,不受受国家、种族、性别、年龄、文化、宗教信仰、经济能力等限制;第二,任何公民在申请一个职位时都需要平等地参与竞争,任何人都不享有特权或歧视任何人;第三,平等并不等于平等。平等是指符合要求和特殊职位条件的人应该给予平等的机会,而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得到平等的对待。有关法律法规:第十二条就业平等工人的就业不受国家、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的歧视。第
    • 平等就业权的含义,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西藏在线咨询 2023-10-13
      律师解答 平等就业权包含三层含义: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就业的权利和资格;任何公民都需平等地参与竞争,不得享有特权,也不得对任何人予以歧视;平等不等于同等,不能不论条件如何都同等对待。
    • 男女平等的义务和权利是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5
      1、婚姻问题上的平等男女在结婚和离婚上的权利和义务平等;2、家庭地位上的平等拥有独立的姓名权、人身自由权、抚养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计划生育的义务、平等的财产权利。3、不同性别家庭成员间的平等新修订的婚姻法还特别增加了“夫妻应当相互忠实、互相尊重”的规定,专门强调了夫妻间的相互义务。实现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首先要求实现男女平等,没有男女平等就没有真正的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制。实现男女平等,必须坚决反
    • 平等就业权属于劳动者的权利吗,法律依据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9-10
      平等就业权属于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获得职业的权利。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劳动就业权是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叁加社会劳动和切实保证按劳取酬的权利。公民的劳动就业权是公民享有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如果公民的劳动就业权不能实现,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