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岗两个月后还能仲裁吗
若公司采取强制手段要求员工进行岗位调整,那么您有权选择申请寻求相关劳动仲裁渠道解决问题。
在涉及到劳动纠纷的事项中,若双方当事人都不愿意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或是无法达成明确的协商结果,亦或是已经签署了和解协议但未按约履行承诺,那么此时您便可以选择向相应的调解机构提出调解请求。
同样地,如果您对调解的结果并不满意,或者调解协议签订之后也未能得到有效执行,那么您还可以进一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
对于仲裁裁决的结果,如若您仍然存在异议,除了法律法规另有特殊规定之外,您还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陪产假发生争议可以仲裁吗
若贵司未能为员工提供陪产假期,其员工可依法向相关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出申诉。
关于陪产假是否享有以及具体天数等问题,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的明确规定,这主要由各地政府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实施细则》中的相关条款予以确定。
例如,湖南省的男性员工在休陪产假的时候,其假期长度为20天;而青海省的男性员工则同样享有20天的陪产假。
当涉及到陪产假权益方面的争议时,当事人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该委员会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作出公正裁决。
如对仲裁结果持有异议,当事人亦可进一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调岗通知可以仲裁吗
120人看过
-
仲裁必须开庭吗,仲裁开庭后还能调解吗
423人看过
-
调岗一个月后可以反悔吗
397人看过
-
劳动仲裁 怀孕后调岗降薪
103人看过
-
公司调岗有仲裁时效吗
181人看过
-
公司搬迁两个月还可以劳动仲裁吗
201人看过
-
后勤员工不同意调岗能仲裁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12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仲裁的范围,可以申请
-
2022年不同意调岗能仲裁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0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劳动合同纠纷,属于劳动仲裁的范围,可以申请
-
辞职后两个月能否再劳动仲裁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2关于你提出的离职两个月后申请仲裁,一年内都可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 第一款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
-
离职两个月后申请仲裁还有效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04关于你提出的离职两个月后申请仲裁,一年内都可以。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
-
仲裁时效两个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31、仲裁委员会是以60日的仲裁时效的规定裁决只能支持两个月的加班费。不过我建议你可以尝试引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主张60日之前的加班费未超过仲裁时效,应予支持。 2、是的,你说的这个是劳动部门处罚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收取的罚款,并不是对劳动者的赔偿。劳动者索取赔偿应依据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