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双方可以起诉对方重婚罪吗?
是可以的。重婚罪是指行为人违反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在有合法配偶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所构成的犯罪。因重婚的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由此体现了对无过错方损害的经济补偿。这对无过错方具有补偿性,对重婚者则具有惩罚性。
二、重婚罪的基础举证内容是什么?
重婚罪的后婚有两种存在形态,一种是领取结婚证的法律婚姻,一种是以夫妻名义同居在一起的未领取结婚证的婚姻。因此,对于重婚需要什么证据,具体得分两种情况:
(一)领取结婚证的法律婚姻
此种情况比较简单,需要的证据有结婚登记或者伪造结婚证、与他人所生小孩出生证等直接证据。
(二)以夫妻名义同居未领取结婚证的
此种情况由于没有像上一种情况的直接证据,因此在收集证据的时候比较麻烦,具体可以收集的证据有:朋友的证人证言、婚外情一方的保证书、忏悔书等、婚外情双方同进同出的照片录像等、双方发的亲密短信等等证据都可。
三、重婚罪的相应情形是什么?
(一)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二)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三)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的重婚。
(四)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五)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如果夫妻中的任意一方发现对方有重婚行为的,都是可以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直接到法院进行起诉的。而我国也对于构成重婚行为的各种情形进行了非常明确的规定,法院在受理的过程中将会结合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进行充分的审理,并最终进行相应的判决。
-
夫妻一方债权可以夫妻双方共同起诉吗
78人看过
-
借条只有夫妻一方签字可以起诉夫妻双方吗
125人看过
-
双方不起诉不离婚可以告重婚罪吗
499人看过
-
夫妻双方离婚后是否能起诉重婚
449人看过
-
夫妻双方离婚不给抚养费可以起诉吗
52人看过
-
欠债可以起诉对方夫妻
458人看过
-
夫妻起诉离婚一方不签字,可以起诉双方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15如果是双方到民政局协议离婚,一方不签字证明夫妻双方对离婚未达成合意,不能离婚。 如是是到法院起诉离婚,如果法官认定双方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即使有一方不愿签字离婚,法官可以判决离婚。去法院起诉离婚有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原告就其诉讼请求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据,比如财产的证据,孩子抚
-
夫妻双方同时起诉离婚和重婚好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28如果夫妻双方都同意离婚的、而且有财产纠葛的,那么到法院起诉离婚的,最少就是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易程序审理和判决;简易程序的时间限制于立案后三个月之内。一旦夫妻一方有对判决不服的,就会在接到判决书后的十五天生效期内提起上诉(二审、终审),人民法院对于上诉案件也是有立案后三个月的限制,二审(终审)判决后还有十天的生效期;这样计算,最短的就是立案后二到三个时间、最长的要有六到七个月的时间。如果夫妻
-
判决夫妻双方一方可不可以起诉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9可以的,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离婚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
婚后夫妻双方可以一起对家庭一起照顾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3-01-03婚后专心照顾家庭的能向对方要生活费。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因婚后全职在家,导致没有个人经济收入的,可以向工作的另一方主张抚养费。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
-
离婚起诉书可以自己写吗? (夫妻双方都可以)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5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或提起其他民事诉讼的,应该向法院提交符合要求的民事诉状,而民事诉状可以根据法院免费提供的诉状格式进行填写,也可以由自己来书写,只要内容符合要求就可以。 另外,当事人在到法院立案时,除提交诉状外,还应该提交以下的证据和材料: 1、原、被告及小孩的身份信息证明; 2、夫妻双方的结婚证明; 3、需要进行分割的夫妻共同财产和债务的清单及证据。 《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