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跟犯罪的区别如下: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的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而犯罪是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必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法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上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3、违法一般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4、违法者必须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法定行为能力。
一、治安管理违法的构成要件
表面上看,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大同小异,似乎其构成要件也可以照搬过来。其实二者之间存在质的差异。治安管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在主体、客体、客观三个方面是相同的,最大区别是治安管理违法行为不以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
就主体要件而言,《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要求违法行为人具备承担行政责任的能力,为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13条从年龄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作了限制,不满14周岁的人和精神病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就客体而言,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必然侵犯受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即具有社会危害性,对于不具备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没有处罚的必要。就客观要件而言,治安管理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作为或不作为的行为方式,并且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仅有主观恶意而未实施任何行为,则不可能构成违法。
关键是,主观过错是否是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呢?权威人士认为不需要主观要件,因为治安管理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相比,是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加之行政活动注重效率,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为构成违法,具备了处罚条件。如果一定要求行政机关搞清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就会加大公安机关的负担,降低行政效率。例如,汽车闯了红灯就构成违法,交警无需去考察其主观状态就可处罚。
当然,并非主观状态就没有意义。公安机关在决定是否予以处罚、从轻、从重处罚时必须考虑主观状态,方可作出合理的处罚。也就是说,主观状态仅是处罚是否合理的一个因素,如果公安机关对故意违法和过失违法作出相同的处罚,就不符合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个别违法行为明文要求主观要件的,则必须依法确认其主观状态,例如,第29条规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第60条规定“明知是赃物而窝藏、转移或者代为销售的”,这里的“故意”、“明知”就是法律特别对主观要件加以规定,如果行为人不具备这一要件,其行为就不构成违法。
二、行政违法行为是犯罪吗
行政违法行为不一定属于犯罪。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情节严重的”如何构成犯罪,这依旧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延续。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包括两种情况:
1、职务过错,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这类失职行为使国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遭受损害,但还没达到渎职罪的程度;
2、行政过错,即公民和法人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如司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行政违法在许多情况下,专指行政过错,主张把职务过错称为纪律违法。行政违法的构成除了主体要件外,还包括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1、主观要件,行政违法的主观要件是指行政违法主体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希望或放任其发生的主观心理状态。凡故意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都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主观心理状态。过失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并且造成危害后果的,也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故意和过失是行政违法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主观要件。所以,如果行为在客观上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但不是出于故意和过失,而是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能认为是行政违法而追究行政责任;
2、客观要件,行政违法的客观要件是指构成行政违法的客观事实情况。包括行为及其后果等。行为是行政违法客观要件最重要的内容。行为包括积极的作为和消极的不作为。作为行政违法客观要件的行为必须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所以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不构成行政违法。当然,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不意味着必须产生一定的危害结果,危害结果只是某些行政违法(过失违法)必须具备的要件。在某些情况下,行政违法的确定并不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直接的危害结果,而只要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过错行为就足够了。
-
侮辱罪跟诽谤罪的区别有哪些
446人看过
-
再犯跟累犯有啥区别
251人看过
-
共犯跟共同犯罪的区别
287人看过
-
婚外情跟重婚罪的区别有哪些
443人看过
-
仲裁跟法院起诉的区别有哪些
53人看过
-
贪污跟受贿有哪些区别
269人看过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
职务犯罪和职务违法的区别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4-03-24职务犯罪和职务违法的区别具体如下:1、触犯法律责任不同职务犯罪触犯的是刑法并且是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而职务违法是触犯法律、法令、行政法规等法律后但是未达到刑法规定犯罪追诉标准的,不会追究刑事责任;2、主体不同,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工作人员,职务违法的主体是指具有行使公职权利的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
违法和犯罪到底有什么区别,有哪些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4-10-03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对社会的危害不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 2、犯罪行为必然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都是犯罪行为; 3、违法行为由国家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而犯罪行为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罚。
-
酒驾飙车的区别,哪些是犯罪?哪些是违法?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5醉驾,飙车涉嫌危险驾驶罪,酒驾属于违法。《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犯罪预备和犯罪预备形态是啥,预备犯罪跟犯罪预备有哪些区别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6区别,犯罪预备和犯罪中止的区别: 1、定义 犯罪预备亦称预备犯。是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决意与着手实行犯罪之间的一个阶段。行为人在此阶段上,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预备行为是为侵害某种客体制造条件,并希望以此保证犯罪的既遂。 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既可以是作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为的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
预备犯罪跟既遂犯罪的区别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09犯罪准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创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开始犯罪的情况。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式,是指犯罪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要素。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希望或者放手的,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第二十二条犯罪准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准备。对于预备犯罪,可以比较既遂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