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事人对民事行为的内容有错误认识。
这些内容包括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如对价格的误解:明明某照相机的价格为7998元,但是营业员看错了标签,将其以1998元的价格出售;再如对数量的误解:明明是一只手表5万元,营业员却以一对手表5万元的价格出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动机的错误认识一般不成立重大误解。如意图转售而购物,后来动机不能实现,不得以重大误解为由要求撤销前一购物行为。
2、表意人基于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3、误解因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并非因受他人的欺诈或不正当影响造成。重大误解一般是因行为人的过失行为造成,如果是由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行为人无权要求撤销。
4、这种行为后果造成了表意人较大的损失。从维护交易安全出发,如果没有造成较大损失,应当认定行为有效,而不认为是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基于重大误解而为行为的当事人,对于因变更或撤销民事行为而导致的相对人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注意重大误解所为民事行为与合同解释的区别。
重大误解中的表示行为是明确的,即从外观上看不存在歧义,只是内心意思与表示行为之间有差别。而合同解释则主要是对表示行为本身存在不同的理解。另外从鼓励交易的原则出发,也首先应当按照合同解释处理,只有在合同解释处理不了时,才按照重大误解处理。因为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一、我国《民法典》中的虚伪意思是什么?
1.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内心真意,而表示与其真意不同的意思的意思表示。2.虚伪表示,指表意人与相对人同谋而为的虚假的意思表示。3.重大误解,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4.误传,指因意思表示传达人之错误而导致的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5.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证实情况,是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6.胁迫,指为达到非法的目的,采用某种方法造成他人精神上的巨大的压力或直接对他人肉体施加暴力强制的行为。7.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为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条件的意思表示。
-
重大误解行为撤销期限,重大误解行为构成要件是什么
422人看过
-
因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行为一般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75人看过
-
重大误解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之一
452人看过
-
重大误解行为是否可撤销,重大误解行为撤销权的消灭
78人看过
-
重大误解具体内容有哪些,构成重大误解应具备哪些条件
465人看过
-
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及认定规则
413人看过
-
因重大误解而产生的合同纠纷,如何处理,重大误解行为的构成要件?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08构成重大误解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 (1)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如果仅仅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大误解。 (2)误解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误解人的误解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3)误解是由误解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这也是误解和欺诈、胁迫及乘人之危的主要区别之一。即误解人的错误认识不是源于对方当事人的遗错行为,而是由于自
-
因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行为属于重大误解,是否属于重大误解的范围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28这个不属于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发生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 因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行为一般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这类合同多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或交易经验而造成的,从而导致合同与当事人自
-
合同重大误解的构成条件的法律原则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16合同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有:重大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当事人的误解必须是要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基于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或者变更。
-
重大误解是怎么构成的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19重大误解一般以双方误解为原则,以单方误解为例外。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如下: 1、须有意思表示的成立。 重大误解系就意思表示而发生。如果不成立意思表示,则不发生重大误解。 2、意思表示的内容与内心的效果意思须不一致。 重大误解的表意人首先应有内心的效果意思存在,无意识的表示,没有内心的效果意思不成立误解。 3、须表意人不知内心的效果意思与表示的不一致,而且欠缺认识的原因。 重大误解一般是行为人的过失行
-
构成重大行政不作为的条件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3-12-131、行政不作为的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具有作为的行政义务。 3、行政主体有履行行政义务的可能性。 4、行政主体在客观上具有在法定的或合理的期限内不履行行政义务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