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销售数据是否属于商业秘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一种数据涉及他人的权利或隐私。收藏者在收集这些数据时需要遵守法律,这些数据只能用于合法目的,不能用于商业利益。比如电信、银行、房产中介等机构为经营而持有的个人信息,只能妥善管理和用于特定目的,不能泄露甚至转售。由于数据管理者除合法用途外,无权用于商业目的,因此不具有价值和实用性,不构成商业秘密。
另一种数据不涉及他人的权利,而是由信息采集者自己合法收集,可以用于商业目的,也可以转售或许可。那么,第二类大数据是否构成商业秘密?例如,一家商业数据库公司派调查人员到全国各地,从公开渠道收集每日木材价格,并整理汇总,形成当天的表格,出售给另一家商业公司。同时,双方还签订了相关保密合同,规定买方只能将数据用于其他目的内部商业决策参考而不能传播,商业数据库公司对数据表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有关规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三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商业秘密作为一个整体或者作为其具体结构或者部分的组合,一般不为通常接触该信息的有关人员所知或者不易获得。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信息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从公共渠道获得,但是如果把这些大的组成部分汇编整理出来,产生一定的效果或价值,其他人不需要一定的劳动和成本就不可能轻易获得,也可能构成商业秘密。在上面的例子中,虽然各地的木材价格数据都是在当地公开的,但各地的相关员工不容易获得其他地区的相关数据,要获得全国的数据信息需要付出更高的调查成本。因此,可以构成商业秘密的新颖性。
商业秘密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和实用性,即相关信息具有真实或潜在的商业价值,能够给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即实用性和价值性。商业秘密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增强竞争优势。这种效益包括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体现在技术、劳动生产率或产品质量的提高上。比如全国木材价格的统计数据无疑具有一定的实用商业价值,企业需要购买,这也证明了其在商业实践中应用的实用性。
-
销售模式是否属于商业秘密
90人看过
-
商业机密侵权罪数额分析
395人看过
-
销售设备是否侵犯了商业秘密
254人看过
-
证券机构泄密经济数据
88人看过
-
商业秘密争议——保护企业商业机密
488人看过
-
保密协议只限于商业机密吗?
411人看过
房产中介是指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为买卖双方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房产中介在房地产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撮合交易、协助签订合同、办理相关手续等,是房地产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更多>
-
销售人员名单有商业秘密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1-11-08客户名单不全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中的客户名单一般是指由客户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交易习惯、意向和内容组成的不同于相关知名信息的特殊客户信息,包括收集众多客户的客户名单和保持长期稳定交易关系的特定客户。
-
与销售者提供的商业秘密可以作为证据吗商业秘密的价值是怎么认定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18只要与要证明的事实有关联,可以作为证据。但如果涉及合法的生产工艺等商业秘密,则不能对外散布,只能用于特定的官司。一、证据的价值:作为证据,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说明问题,能够印证某一事实的存在性,与客观事件的发生有着必然联系。必须能够反映客观真实性。这其中包括直接证据和旁系证据。直接证据就是不需要其他旁证相关联,直接就可以说明问题、证实事实。旁系证据则需要与相关其他证据并联、串联在一起使用,起到一种辅助
-
出售商业机密是否构成交易罪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30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判刑,要依据侵犯行为造成的损失而定,如果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
-
公司的销售额是否属于商业秘密?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12在评估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一种情况是,涉及到其他人权益或隐私的数据,在采集、收集这类数据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令法规,仅能出于合法范围内的目的来使用,决不可为了谋求商业利益而滥用。比如说,像电信、银行、房地产中介等行业,由于日常业务的处理会直接接触到个人资料,他们有义务做好此部分数据的保管工作,且只能将其应用于特定的、明确的目标上,绝不可随意泄漏或者转售。因为数据管理者没有权限将其用于法定
-
哪些属于商业机密呢?合同属于商业机密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4我的观点是:普通劳动合同不属于商业机密,但是有些劳动合同包含保密条款或者附件有保密协议,或者单独和劳动者签署了保密协议,则该公司可能对劳动合同内容也视为采取了保密措施,认为是应当保密的范围。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或者提示的情况,对手国内公司分析了劳动合同并予以借鉴或使用,不违背商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