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缓刑后会影响子女出国留学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1 20:11:05 63 人看过

一.判缓刑后会影响子女出国留学吗

1.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其子女可以出国留学。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自己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二.前罪缓刑后罪能否缓刑

前罪判缓刑,后罪如果符合下列条件的,能判缓刑: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具有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但是构成累犯的,则不能判缓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7月17日 16: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当事人判拘役缓刑影响子女吗
    一、当事人判拘役缓刑影响子女吗受到过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会影响本人、直系子女、直系父母、配偶的参加、公务员考试、警校招生、军校招生、银行招聘、国企招聘等的政治审核,政治审核不合格是不予录用的。二、拘役的期限是多久?根据刑法第42条和第69条的有关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得超过1年。可见,拘役的上限刑期与有期徒刑的下限刑期(6个月)相衔接。这一规定较好地体现了拘役的特点,使刑罚体系更为连贯和严密。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享有两项待遇:探亲;参加劳动,可以酌量发给报酬。三、拘役可缓刑的法定情形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第七十二条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
    2023-04-29
    333人看过
  •  缓刑是否影响出国?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被限制出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决生效且罪犯没有被上诉、抗诉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出国。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不准出境。因此,缓刑罪犯在满足相关条件下可以出国,但需要遵守法律规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被限制出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决生效且罪犯没有被上诉、抗诉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出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不准出境。 缓 刑 期 间 , 如 何 办 理 出 境 手 续 ?根据我国《刑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缓刑期间,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依法提前解除刑罚,但需要经过公安机关的批准。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
    2023-09-03
    386人看过
  •  儿童姓名更改会影响到出国留学吗?
    出国更改名字不会对申请产生影响,因为大部分申请表格允许使用曾用名一栏。只要如实填写,申请不会受到影响。在国内,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护照延期由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而居住国内的公民在出境前的护照延期则由原发证的或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出国更改名字并不会对申请产生影响,因为在大部分申请表格中,申请人可以使用曾用名一栏来提交申请。只要如实填写,申请并不会受到影响。在办出国手续的时候能出示相关的证明就好。在国内,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的护照延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及其授权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居住国内的公民在出境前的护照延期,由原发证的或者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 " 更 改 名 字 能 否 提 高 出 国 成 功 率 ? "更改名字是否能够提高出国成功率,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虽然某些人认为更改名字可以提高成功率,但是这种做法
    2023-09-13
    156人看过
  • 缓刑期间出国是否会影响缓刑效果?
    1、经过考察机关的批准和允许,被判处缓刑的人员是可以出国的,但是需要留意,如果没有获得批准,私自出国甚至离开居住的县、市,情节严重时,有被撤销缓刑而被收监执行的法律风险。2、犯罪人员被宣告缓刑,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并且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等。判缓刑的人可以出国吗缓刑不可以出国,除非经过社区矫正机关批准。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法律依据《刑法》第七十五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三)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23-06-30
    375人看过
  • 案底记录是否会影响出国留学
    我国法律没有案底一说,只有前科、犯罪记录之说。犯罪记录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但是如果确实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后,会有犯罪记录。因此,检察院不起诉说明行为人并未被法律定罪,也就是无罪之人,自然是没有犯罪记录的。前科主要是指行政处罚的处罚记录,当地公安机关都会将相关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但上述两样记录不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只有国家机关给予办案需要,报请有权机关审批后,记录才对外提供。不对普通单位或个人提供查询业务。酒驾有没有案底酒驾可以分为饮酒驾驶和醉酒驾驶。如果属于饮酒驾驶的,会受到行政处罚,不会有案底。而如果是属于醉酒驾驶的,会涉嫌危险驾驶罪,公安机关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会有案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
    2023-06-30
    367人看过
  • 父亲判缓刑了会不会影响子女当教师
    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影响孩子,但可能会影响报考公务员、参军等政审。根据我国《公务员法》及相关录取,政审规定,直系亲属犯有危害国家安全罪和严重刑事犯罪(如严重暴力犯罪、职务犯罪等)的。)可能会影响子女报考国家公务员。父亲被判缓刑,肯定不属于上述范畴,不会影响下一代。事实上,这种父亲犯罪、子女受罪的旧传统,是一种株连的坏习惯,正在逐渐被淘汰,也必须被坚决淘汰。父亲判缓刑是否影响子女当兵父亲判缓刑影响子女当兵。被刑事处罚的,原则上不行。具体规定是:1、刑事拘留后,因证据不足被撤回释放的,可以参军。因为这种情况不能证明被拘留的人犯罪;2、被刑事拘留后,因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被撤回释放的,也可以参军,但会受到一定影响。一般来说比较难;3、受过行政拘留或者司法拘留的,也可以参军。但也很难。因为政审很严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中
    2023-08-08
    114人看过
  • 聚众斗殴是否会影响出国留学?
    聚众斗殴承担的刑事责任有:一、犯聚众斗殴罪的,对主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聚众斗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多次聚众斗殴的;2、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3、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4、持械聚众斗殴。聚众斗殴罪的四要件(一)聚众斗殴罪的客观要件聚众斗殴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聚集众人结伙殴斗的行为。(二)聚众斗殴罪的主体要件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聚众斗殴罪。(三)聚众斗殴罪的主观要件聚众斗殴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四)聚众斗殴罪的客体要件聚众斗殴罪侵犯的客体是所谓公共秩序,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公共场所的秩序,而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各项共同生活的规则、秩序,在实际生活中,聚众斗殴犯罪可以是在公共场所,例如在公园、影剧院中,也可以是
    2023-07-03
    414人看过
  • 会影响房东子女入学吗?
    居住证不影响房东入学,办居住证是为了证明自己在该住处有合法的居住权,如果说不办理居住证,在警察来查的时候会对房东有不必要的麻烦,办了居住证对自己和房东都是最好的保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居住证是持证人在居住地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不办居住证有什么影响没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员,会被予以处罚或遣返。2015年2月15日,国家《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已经中央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实施。将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居住证暂行条例》第三条居住证是持证人在居住地居住、作为常住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申请登记常住户口的证明。第十二条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
    2023-07-10
    330人看过
  • 判刑后影响孩子以后上大学吗
    不影响上大学。长辈被判刑,会影响子女的政审,很难进入国家单位工作,而且报考军警学校也很难。1、判刑案底终身无法消除的,全国联网。2、判刑过后无法开具无违法犯罪经历证明,很难通过政审。3、国家单位工作需要有家人政审材料,尤其是父母,所以会影响子女的前途。一、酒驾会留案底吗?对子女上学有影响?会留案底,酒驾是行政处罚不影响,不会影响上学,但是如果酒驾造成交通事故就会影响孩子今后公务员的招录和征兵的政审,父母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违法犯罪,子女与其没有划清界限的;父母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但如果在公检法或者部队单位的,要求要严格一些,父母有犯罪行为的,都会影响政审;如果父母有过判刑记录的,会直接影响政审。二、母亲被拘留对孩子考研影响大吗不影响,但是如果涉及刑事处罚会影响孩子公务员和征兵的政审。父母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违法犯罪,子女与其没有划清界限的;父母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但如果在公检法
    2023-02-23
    266人看过
  • 子女受缓刑影响:家庭和社会影响述评
    只要受到刑事处罚的,将来对本人、子、孙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将来后代要到国家保密性单位、高级军事部门、外交部门等单位工作,就有可能因为政审不合格而不被录取。在目前状况下,只有在有政审的机构,部门或学校,父母的违法犯罪记录可能会对子女产生不利影响,其他部门是没有的一般主要是军队部门和保密部门。判缓刑对子女考事业编制有影响吗?多少还是有点影响的。国家规定,直系亲属在服刑期间,孩子考事业编制或者服兵役是不可以的,如果已经服刑之后了,如果要报考事业编制的话,有的职业也是不可以的,比如法院,警察等国家机器职位,直系亲属都不能有违法犯罪的记录的。如果有服刑记录,肯定就不可以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六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三)被开除公职的;(四)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五)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2023-07-11
    78人看过
  • 酒驾对子女有影响吗,会不会影响子女以后
    醉驾坐牢对孩子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前途,特别是政府机构方面的,若父母仍在服刑,会是子女在政治审查方面无法过关,很难进入国家单位工作,而且报考军警学校也很难。判刑过后无法开具无违法犯罪经历证明,很难通过政审。在国家单位工作需要有家人政审材料,尤其是父母,所以会影响子女的前途。一、父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子女们会不会受到影响?行政处罚不影响,刑事处罚才会影响孩子今后公务员的招录和征兵的政审,父母有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违法犯罪,子女与其没有划清界限的;父母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但如果在公检法或者部队单位的,要求要严格一些,父母有犯罪行为的,都会影响政审;如果父母有过判刑记录的,会直接影响政审。二、没有抚养权征信会影响孩子吗个人征信有不良记录是不会影响子女的,因为征信黑名单与失信被执行人不同,并没有强制措施,只是影响借款人个人的信贷业务,与子女家人无关。但是如果银行金融机构起诉你,那么子女不能就读高消
    2023-03-06
    320人看过
  • 抚养权对带孩子出国留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有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可以带着孩子出国留学。其实改变孩子的居住地,是每个父母都拥有的基本权利,更不用说已经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但是如果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在没有经过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就把孩子偷偷带到其他地方去生活的。那么这该为就属于违法行为,会影响抚养权。抚养权一律归我可以带孩子就走吗抚养权归一方的话是可以带孩子走的。拥有抚养权的一方对孩子要尽到抚养的义务,对孩子有保护身体心理健康和保障孩子合法权益的责任。抚养权一方是需要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以更好地尽到相应的责任,所以是可以带孩子走的。但是需要经过对方的同意,如果抚养权一方擅自将孩子带走,那么侵犯了对方的探视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023-07-01
    128人看过
  • 被拘留15天会不会影响子女政审,刑事拘留对后代的影响?
    一、被拘留15天会不会影响子女政审,刑事拘留对后代的影响?拘留十五天如果属于行政拘留不会有案底,对子女的成长进步基本没有影响。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人,在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处罚,不属于有犯罪前科的性质。对后代没有影响,如果属于刑事拘留会有案底,对后代当兵、公务员等从事政审方面的事情会有一定的影响。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都是公安机关采取的,但采取的依据不同.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法规,拘留完了,也就完了.刑事拘留针对公民来说,性质严重些,一般是有可能触犯刑法,而被采取的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当向被处罚人宣告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被处罚人;无法当场向被处罚人宣告的,应当在二日内送达被处罚人。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024-03-22
    300人看过
  • 缓刑考验期有多久?判缓刑对子女有影响吗?
    一、缓刑考验期分类我国法律规定的缓刑考验期有两种:1、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两个月;2、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二、缓刑考验期的期限如何计算?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三、缓刑考验期有多久?根据我国《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2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可见,
    2023-04-28
    31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孩子读完外国学校不读会影响孩子出国留学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1
      贷款让孩子国外上学,太奢侈了吧。。。
    • 判缓刑后,缓刑期满签证可以办吗?会影响出国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1
      刑释人员按规定可以办理出国护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国公民因私事出境,向户口所在地的市、县公安机关提出申请,除本法第8条规定的情形外,都可以得到批准。”该法第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批准出境:(一)、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人;(二)、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三)、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四
    • 孩子改名对出国留学有影响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04
      孩子改名字对出国有影响。一般在美英考试严格的国家,孩子提供的高中毕业证和出生证和现在的名字不一样,会被质疑,解释起来比较麻烦,最好不要改名。
    • 国考缓刑,会影响子女考公务员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12
      1、案底一词,一般讲的是犯罪记录。如果没有起诉,当然不会有罪,也就没有犯罪记录。 2、刑事处罚的记录可以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查询到。判处缓刑的,在司法局也可以查询到。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处罚记录,当地公安机关都会将相关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 3、我国没有前科消除制度,这些记录都会伴随当事人终生的,但上述两样记录不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只有司法机关或者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报请有权
    • 小学生被判缓刑对子女以后考公务员有影响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11
      1、案底一词,一般讲的是犯罪记录。如果没有起诉,当然不会有罪,也就没有犯罪记录。 2、刑事处罚的记录可以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查询到。判处缓刑的,在司法局也可以查询到。行政拘留,是一种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处罚记录,当地公安机关都会将相关档案、信息进行保存的。 3、我国没有前科消除制度,这些记录都会伴随当事人终生的,但上述两样记录不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只有司法机关或者律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报请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