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与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我国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保证期间和保证诉讼时效有什么不同
1、规范的目的不同。
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民事权利的限制,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保证期间的设定基于保证制度中平衡当事人利益的考虑,避免债权人因怠于行使权利而加大保证人的风险。
规范的性质不同双方的区别在于,诉讼时效属法定期间,保证期间属约定期间。
2、起算点不同。
诉讼时效起算点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时,而保证期间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开始起算。
3、法律效力不同。
诉讼时效属可变期间,可因一定的法定事由而发生中止、中断或延长的法律后果,诉讼时效届满,消灭的仅是胜诉权或产生抗辩权,实体权并不因此而丧失。而保证期间在性质上属于民法理论中的除斥期间,即权利人享有某种实体权利的存续期间。期间已过,该实体权利即告消灭,消灭的是实体上的权利。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尚未主张权利的,则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丧失的是实体权利。传统民法理论认为,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断、中止或延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保证期间的诉讼时效是多久,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280人看过
-
保证责任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异同
220人看过
-
民间诉讼长期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495人看过
-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如何不同
297人看过
-
保证时效和诉讼期间的时效期间的不同有哪些
270人看过
-
一般情况下,保证的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327人看过
保证合同是为保障债权的实现,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保证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合同。保证合同的当事人是保证人和债权人。保证合同属于从合同,从属于主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保证合同无效,但是... 更多>
-
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的差异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291、权利人超过保证期间起诉权利时,法律不保护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即义务人因权利人未能行使权力而无需承担责任,债权债务关系亦终止。而权利人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不活跃,其实体权利仍然存在,诉讼利益将无法获得法律保护。若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不活跃,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其实体权利仍然存在。 2、保证期间具有法律约束力,诉讼时效是法律规定的,不可以由当事人自行协商确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保证期间原则上为约定期
-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是怎样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03目前的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具体是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它涉及到债权人应当在什么时间内向保证人主张保证责任,同时关系到保证人在什么时间内不承担保证责任,为此在最高额保证借款合同中,借、贷、担保三方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对保证期间加以明文规定。
-
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怎么区分?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01一、什么是诉讼时效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它是权利人在实体权利受到损害时请求司法保护的期间,权利人所享有的权利为诉讼中的胜诉权,而非实体权利,消灭的是权利人的胜诉权,而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仍然存在。诉讼时效期间是法定的,不能由当事人约定。二、如何区分诉讼时效与保证期间(一)规范的目的不同。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民事权利的限制,督促权利人行
-
保证期间的诉讼时效是多久保证期间的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呢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4一、保证期间的诉讼时效是多久保证期间为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是债权人向保证人行使追索权的期间。保证期间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但是一旦债权人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保证期间的“后半部分”就“消失”,保证的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这里所谓的“保证期间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和延长”指的是在保证期间债权人没有主张权利的情况下,
-
如何规定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和保证期间云南在线咨询 2021-12-31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和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保证期为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当事人不同意的,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