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符合随军条件而暂未落实安置单位的家属,可由本人申请,经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同意,报市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审核后,由市公安部门为其办理先行迁人我市的落户手续;也可以由本人申请,经部队师(旅)级以上单位政治机关同意,将其行政、档案、社会保险等关系按调动手续办理人事、劳动关系委托代理。其中,属干部身份的,委托市人才市场实行人事关系代理,并由市人事局录用调配处办理调人手续;属工人身份的,委托市劳动力市场实行劳动关系代理,并由市劳动局劳动力治理处办理调人手续。待落实单位后将工作关系转人安置单位。委托代理期间的社会保险关系按有关规定办理,管理费用免收。
随军家属的安置
(一)广州市人事局和广州市劳动保障局是安置随军家属工作的主管机关。市人事局负责安置随军前属干部身份的家属;市劳动局负责安置随军前属工人身份以及无工作的家属。
各级民政、公安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协助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
(二)经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按规定条件批准的随军家属,可按享受就业安置。
飞行员、潜水员以及基层单位的随军家属应优先安置。
(三)驻穗部队各大单位应在每年10月底以前,将下年度需要广州市安置就业的随军家属名单,填写登记表并经汇总之后,分别报送市人事局和市劳动保障局。属四个县级市的,分别报送所在县级市的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四)安置随军家属工作实行指令性为主与自谋职业、自找接收单位相结合的办法。鼓励随军家属的行政关系挂靠在政府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劳动资源开发中心。
(五)对随军家属的工作安排,按照就地就近和原工种、专业基本对口的原则,在半年内由人民政府的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安置。
对随军前在所在单位工作不满1年的,可按其原单位的工作确认其工种和专业。
(六)对随军前属干部身份的随军家属,按照以下原则安置:
1.随军前属中央和省的机、企业、事业单位的,应由驻军各大单位负责与省人事厅联系安置。
2.随军前属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由驻军所在地的区人事局负责相应安排在本区及其所属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3.随军前属地级市(含地级市)以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由驻军所在地的区人事局负责相应安排在本区及其所属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七)经市人事局对口安置在编制满员的机关、事业单位的,不受所在单位的编制指标限制,其编制由接收单位在以后的自然减员指标中解决。
(八)属工人编制或已入户无业的随军家属,劳动保障部门按照以下渠道安置其工作:
1.在新建、扩建的企业、事业单位招工计划中按照一定的比例下达安置指标。
2.在企业、事业单位招工计划中按照一定的比例下达安置指标。
3.按照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职工总人数的一定的比例下达安置指标。
4.对经批准的解困转制重点企业和关、停、转、并企业和事业单位不下达指令性安置指标。
(九)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单位,对接收的随军家属原则上应签订两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如随军家属本人要求签订一年期限的也予允许。用工单位在合同期不得以不胜任工作为由中途辞退随军家属。
(十)各单位对接收安置的随军家属,在与其他职工同等条件下,应在工种、班次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十一)企业在经济性裁员中,在与职工同等情况下对随军家属应优先聘用上岗。未被聘用的随军家属,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妥善安排其工作。
(十二)随军家属所在单位撤销、破产、歇业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劳动部门负责重新安置。
(十三)随军家属接到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工作安置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的机关办理有关手续,逾期不办理或不服从安置的,视为自动放弃,人事、劳动保障部门不再负责其工作安置。
(十四)对随军前无工作单位的随军家属,经公安部门审批办理入户手续后,从登记安排工作之月起6个月内,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安置其工作。未能按时安置工作的,由随军所在地的区、县级市民政部门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直至发出工作安置通知书为止。
(十五)对随军家属将就业关系挂靠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或劳动资源开发中心的,减收50%的挂靠管理费。
(十六)对随军家属自找接收单位,用人单位同意接收的,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应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十七)安置随军家属工作为考核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目标责任制的内容。对拒绝接收随军家属安置的单位,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其人事、劳动部门作出以下处理:
(一)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接收。
(二)经批评教育后仍不接收的,其领导成员作未完成任期目标论处。
(三)暂停办理其单位的职工招调手续和干部调配手续直至接收为止。
(十八)凡经部队批准随军的家属,随军前是正式职工,户口及工作关系未进入本市的,或一九九五年底前未经劳动局批准直接入户本市的(视作遗留问题一次性处理);无业人员已落户本市尚在待业的(不含已办挂靠人员),均属统筹指令安置对象,被指令单位应予以妥善安置。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以后未经劳动局批准入户广州市的职工,或经劳动局批准调入已属挂靠单位的,均不属统筹指令安置对象。
(十九)随军家属指令安置实行一次性原则。指令安置的第一个劳动合同期满,以后在录找就业门路和建立、变更、解除劳动关系等方面,与其他职工同等待遇。
(二十)属工作调动的,各部队政治部接到劳动保障局的安置家属通知后,应尽快与接收的主管局(总公司)联系,并将调动者的工人商调表一式四份和调动者本人档案直接送接收单位审查。
(二十一)属待业安置的,各部队政治部接到劳动保障局的安置家属安置分配名册后,要尽快将安置人员分配到有关单位,并要求接收单位主动与部队政治部取得联系,审查商调表和档案。符合调入条件的,在工人商调表上加具同意调入意见和主管局意见,并尽快将档案和商调表退回劳动保障局办理手续。接收待业随军家属的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尽快办理安置人员的招用工手续。
(二十二)劳动保障局接到主管局(总公司)同意接收调动的意见后,将通知部队政治部携以下证件到本局计划工资处办理有关调动手续:
1.申请家属随军报告表;
2.部队师以上政治部开的证明,随军工作调动介绍信;
3.本人结婚证复印件;
4.军官证复印件;
5.调动者身份证复印件。
参阅文件:
《广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规定》(1995年11月17日,穗府[1995]133号)
《关于认真贯彻市政府广州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规定的通知》(1996年2月29日,穗劳计字[1996]1号)
《关于做好安置随军家属工作的补充通知》(1996年4月22日,穗劳计字[1996]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
非亲属关系能否进行户口迁移?
190人看过
-
能否将家庭户口迁移至集体户口?
347人看过
-
媳妇能否将户口迁移到公婆家?
217人看过
-
能否将去世老公的户口迁移到娘家?
204人看过
-
能否将户口本作为迁移户口的依据?
77人看过
-
农村土地确权与户口迁移的关系:能否进行户口迁移?
325人看过
结婚证,是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正本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持一份,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书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 更多>
-
能否将购房合同中的户口迁移条款进行修改?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2通常情况下,仅依靠购房合同无法实现户口搬迁,需要等待房产证颁发后方可进行。根据相关法规政策,只要在市区内购买住房或自行建设私人住宅或因其他原因获得房产,并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以维持日常生活,就可以尝试提交户口异地安置的申请。在此过程中,申请人需提供《房产证》以及申请人本人的户籍证明,还需要房屋所在社区的同意接受该居民入户的证明文件,并且还要附带个人生活来源证明(如营业执照副本、由用人单位签字盖章的工
-
随军家属户口应该怎么迁移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08随军需要准备的材料: 1、军人所在地师一级以上政治部门随军批文; 2、军人任职(副营以上)文件; 3、军官证; 4、家属簿、; 5、其他相关证明需要准备的材料(、或证)。随军补助条件:现役军官在驻长部队服役3年以上(含3年),经师以上政治机关批准随军且已在*市办理了落户手续的随军家属(仅指配偶)在3年的待安置期间内可享受生活补助费。申报材料:1、申请审批表;2、军官家属随军审批报告表(或随军批复)
-
随军家属户口迁移如何操作啊?北京在线咨询 2023-03-25随军家属户口迁移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1、军人方:师(旅)以上部队批准随军人员文件、符合随军条件的军人级别的任职命令、随军户口迁徙申请表、军官证 2、随军方:户口本原件(或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开的户籍证明原件)、身份证原件、结婚证原件
-
能否将贷款车辆进行迁移?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1在贷款购车的情况下,通常无法实现车辆的转籍手续。所谓转籍,即代表机动车从某地迁往其他地区,需变更其所属的车辆管理机构并为此进行相应的登记工作。然而,由于贷款购得的车辆大多处于抵押状态,故暂时无法申请过户手续,因此也就无法顺利完成汽车的转籍。
-
自主择业军人户口是否可以进行迁移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15一、户口人人可以迁移,所以自主择业军人户口当然可以迁移。 二、户口迁移的几个条件: 1、迁移户口必须要有理由,迁移的理由很多,比如:结婚迁移户口,参加工作、调动工作迁移户口,升学迁移户口,投靠父母子女迁移户口,买房迁移户口等等都是迁移户口的利用。 2、迁移户口必须要有接收地同意接收。迁入地不同意接收是无法办理迁移手续的。 3、迁移户口必须要其他家庭人员同意迁出。比如未成年人的迁出必须得到父母(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