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子女抚养费不足可以向法院起诉。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可以与另一方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承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费用和期限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金额的合理要求。
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有什么标准
未成年子女抚养费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数目一般可按照收入的20%-30%。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目可依当年的收入或同行业的年平均收入,其比例同第一点相同;
(3)对于存在特殊情况的,如私营企业主,子女残疾的,应适当考虑增加或减少;应以子女的实际生活需要为准线。
争取孩子抚养权的优势有哪些
1、收入状况,证明自己经济收入状况良好,与对方有差异;
2、工作环境,看谁的工作环境更好,更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3、居住条件更好,提交有关居住情况的证据,比如离学校较近,小区配套成熟,对孩子入学、生活最为有利,那么得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向法院提起抚养费诉讼的期限
165人看过
-
如何向法院提起未婚生子要求抚养费的诉讼
97人看过
-
离婚后,能否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抚养费?
257人看过
-
抚养费和抚养权是否可同时提起诉讼
482人看过
-
18年未付抚养费的妇女可否提起离婚诉讼?
188人看过
-
未成年人成人后能否就未成年前的抚养费诉讼
61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过了时效,可否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10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争议进行了仲裁,并且依法作出了仲裁裁决书; 2、当事人对劳动争议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不服;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劳动争议仲裁是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必经程序。所以,尽管劳动仲裁时效已过,也需要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待仲
-
广州未成年人起诉抚养费向父母起诉,是否要出法律费用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2第一,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您的母亲在广州连续居住已满一年的,那么形成了经常居住地,您要起诉的,应该是向广州当地的法院起诉。 第二,关于抚养费,一般情况下父母的抚养义务直到孩子满十八周岁为止。对于十八周岁之前没有付的抚养费,如果一直都没有支付的,那么根据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您也只能要求您的母亲支
-
未成年人如何向家长提起诉讼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2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代理为诉讼主体事宜应由法定代理人代为主张。诉讼程序如下:首先,需做好起诉书的准备工作,内容须涵盖原告与被告的身份信息,以及原告针对被告所提出的诉求;其次,将整理完备的起诉书提交至被告所在区域的法院;第三步,法院接收申请之后,将会征收诉讼相关的费用;第四步,法院将向被告传送起诉书的副本及开庭通知书等文件;最后,只待法院排期开庭。提起诉讼乃是依据法律规定
-
能否对未成年人提起诉讼?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231: 未成年人具有起诉资格,但实际执行该权利时需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无论弱势群体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成为原告或被告,不必担心其诉讼权利无法实现。 2: 未成年人有权作为原告或被告参与诉讼,但由于其自身不具备诉讼行为能力,故应委托监护人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处理相关事宜。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4岁至未满18岁的公民。在此期间内,若未成年人触犯刑法且构成犯罪,则
-
销售提成不发是否可以向法院起诉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26销售提成不发是可以起诉的。但是在起诉之前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因为提成问题是属于劳动争议中劳动报酬的纠纷,而劳动报酬的纠纷是属于劳动仲裁的范围。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仲裁后,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再上诉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