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对方不愿意赔钱的可以到法院起诉解决。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拒绝赔偿的,不会对拒绝赔偿行为进行处罚,拒绝赔偿属于民事纠纷,患者可以申请调解或者向法院起诉主张赔偿。法律规定对于医院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会吊销执业许可证,并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碰到医疗事故怎么办
在我国,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碰到医疗事故不要慌张,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可以在医疗事故发生的一年内或者医疗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发生后的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鉴定,在鉴定结果出来之后,双方可以协商赔偿事宜,若达成协议则不需要进行诉讼,否则需要到法院立案并提起诉讼维护你方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死亡赔偿金的问题
230人看过
-
医疗事故赔偿问题中的伤残认定
458人看过
-
目前医疗事故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340人看过
-
怎样处理交通事故医疗费用问题?
143人看过
-
医疗事故中的诉讼时效的问题怎么处理
346人看过
-
医疗误诊赔偿问题应该怎样处理
78人看过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
医疗事故赔偿问题的医疗事故赔偿原则是什么山东在线咨询 2023-07-22一、与具体案件的医疗事故等级相适应。 二、与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中的责任程度相适应。 三、客观考虑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与损害后果的关系,似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主体只对因自己过错直接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而对非医疗事故责任倒置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与医疗措施有关的其他损害后果不承担赔偿责任。
-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关于医疗事故的赔偿问题的规定是怎么规定的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8现在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是2002年2月20日国务院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章规定了医疗事故的赔偿的相关问题: 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
-
医疗责任事故处罚与赔偿问题贵州在线咨询 2023-12-13医疗责任事故的处罚分为二个等级。当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后,会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医生如何如何在医疗事故中处理问题?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31专业处理建议:(1)为保证鉴定公平公正,【切记不要选择医学会做医疗事故鉴定或其他形式的鉴定】;(2)为防止医院篡改、伪造、销毁病历,应尽快自行或委托律师到医院复印客观病历(如入出院记录、体温单、长期和临时医嘱单、化验单或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并封存主观病历(如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等);(3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有哪些关于死亡赔偿金的问题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31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章医疗事故的赔偿 1、第四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第四十七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