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行政公益诉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的需要,行政公益诉讼有可能和必要在我国建立。
1.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有宪法依据。
我国宪法第二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障公民民主权利,依法治国,这些都是我国宪法的重要原则。但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起步比较晚,法律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一直限制较为严格。现行的行政诉讼法也未规定行政公益诉讼,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的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为这种侵害与私人利益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则被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公民无法通过司法手段监督行政机关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这无疑是我国法律设置上的一个缺陷。
2.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有学理依据。
行政权力的目的就是维护和保障公共利益,而行政权力的运作必须通过具体的个人来实现,行使权力的个人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当其把手中的权力来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时,所谓的公共利益就成为个人利益。因此要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监督,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而侵害公共利益。
3.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现实依据。
目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层出不穷,通过非法手段侵吞、破坏共有财产,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环境保护不作为的案件屡见不鲜,这些主要是行政机关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履行法定义务造成的。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公共利益遭受侵害的案件的发生。
-
论我国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
305人看过
-
浅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挑战
300人看过
-
设立行政公益诉讼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282人看过
-
行政公益诉讼立案情形
374人看过
-
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396人看过
-
建立行政公益诉讼遏止公共利益损害日趋严重化
288人看过
公益诉讼是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 更多>
-
我国在什么时期建立了行政诉讼制度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17这部法典于1989年4月4日由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法典分为11章,75条,规定了制定这部基本法律的目的和贯穿适用于整个法典的一些基本原则;什么样的行政案件由哪一级法院来管辖;可以告到法院去的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各种参加人和他(它)们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行政诉讼证据的种类及其有关的一些问题;行政案件的起诉程序、受理程序、审理程序、裁判
-
行政公益诉讼诉讼时效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2根据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规定可知,行政诉讼时效的规定有: 第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
-
行政公益诉讼哪些情形要立案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21行政公益诉讼立案条件为,经审查认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 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可能侵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
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有何区别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3一、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从概念上分析,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主要在两个方面的区别: 1、两者所维护的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前者所要维护的是行政法律规范,后者所要维护的是民事法律规范; 2、两者的被告不同,行政公益诉讼以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机关为被告,而民事公益诉讼则以民事主体(或私人)为被告。 二、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
-
行政公益诉讼之内涵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26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或无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法规赋予诉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所提起的,直接以公共利益为诉讼目的的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