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老爸不认女儿,还称孩子是妻子与前夫所生。拒做亲子鉴定,只为不付抚养费。近日,经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调解,周某和妻子小何离婚,其支付女儿欢欢(化名)的抚养费每月350元,教育费、医疗费等承担50%。
小何原本有过一段婚姻,但只维持了2年。之所以会离婚,是因为前夫发现女儿欢欢不是自己的孩子,是小何与婚外恋男友周某所孕育的结晶。周某和小何登记结婚,可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小何没有工作,在家做家庭主妇。周某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整天就知道出去玩。结婚不到一年,“花心”的周某就对小何没了感情,又到处拈花惹草。为了跟新结识的女友结婚,周某向法院提出和小何离婚。
小何早已对这个不务正业的男人死心,于是同意离婚,但要求周某承担幼女欢欢的抚养费、医疗费和以后的教育费用。但周某不同意,为了逃避责任,周某居然说欢欢是小何与前夫所生,非其亲生,所以其不需承担抚养费。为此,小何提出亲子鉴定,但遭到周某的拒绝。
庭审中,根据《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规定,承办法官向原告周某释明,若其在无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拒不协助亲子鉴定的,应当承担推定该亲子鉴定的结果对他不利的后果。在释明后,原告仍坚持不协助亲子鉴定,则可推定被告提出女儿系原告亲生的主张成立。
经过法官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调解,周某这个狠心的父亲,终于愿意担起责任,承担女儿欢欢的抚养费用。
-
烂赌老爸不管亲生儿柔弱母亲“夺回”抚养权
346人看过
-
为了少付抚养费男子状告亲生女
489人看过
-
女大学生婚姻观调查结婚生子只为逗爸妈开心
310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为什么不由生父代付
304人看过
-
怎么起诉爸爸不给生活抚养费
125人看过
-
离婚时子女抚养权可否不要不付抚养费
237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离婚子女抚养费孩子的亲生父母不支付江西在线咨询 2023-01-03(1)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下落不明而导致对方拿不到抚养费的话,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2)如果一方拒不交纳人民法院有关抚养费的判决或者裁定,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协助执行。 (3)如果一方不执行的是离婚协议中约定应给付的抚养费,另一方是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而必须要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原协议约定为证据,请求法院判令对方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
亲爸不给孩子生活费,拒不支付子女抚养费我应该怎样处理。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23实际中,发现离婚的一方未及时支付子女抚养费,或者拒绝支付子女抚养费,那么另一方可以积极去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会按照以下进行处理: 1、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会进行教育、警告经过法院的教育、警告,督促对方积极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 2、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对方经教育、警告后仍不履行支付抚养费义务的,另一方可以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对方及时支付子女抚养费。所以,在子女抚养费诉讼中,
-
如果孩子不要母亲或爸爸也要付抚养费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05针对另一方不支付小孩抚养费的情形,双方可以先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抚养小孩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同时还可以根据抚养情况适当的要求增加小孩的抚养费。夫妻双方无论谁获得小孩的抚养权,都不可以拒绝另一方前来看望小孩,相反获得小孩的一方还要予以配合。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权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获得小孩抚养的一方不让另
-
爸妈离婚,且分别二婚,并且不要女方负责一切抚养花费,小孩长大后要赡养亲生母亲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08从人情与道德方面来说,需要赡养。从法律上讲,《民法典》限定:有负担本领的祖爸妈、外祖爸妈,对于爸妈已经丧命或爸妈没有能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娃儿、外孙娃儿,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本领的孙娃儿、外孙娃儿,对于娃儿已经丧命或娃儿没有能力赡养的祖爸妈、外祖爸妈,有赡养的义务。祖爸妈能够找小孩的爸妈要抚养费,因为抚养小孩是爸妈的义务,不是祖爸妈的义务。但是祖爸妈既然担起了抚养的义务,小孩长大后应该要懂得感恩,承
-
女方离婚我不管孩子是不是就只付抚养费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05协商不成,可以到起诉,主张变更孩子抚养权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5.后,一方要求变更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行起诉。 16.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