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下能够撤销假释
根据我国刑法第86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再犯新罪或者发现其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分别依照刑法第71条、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因此,我国刑法中假释的撤销事由具有以下三种情形:
(一)再犯新罪
这里对新罪没有任何限制。应当指出,再犯新罪表明假释犯不致再危害社会的条件已经消失,犯罪分子还具有一定的人身危险性,因而应当撤销假释。
(二)发现漏罪
在假释考验期间发现假释犯的漏罪,并且这种漏罪是犯罪分子有意隐瞒的,足以说明其并无悔改表现,也很难认为不致再危害社会,当然应当撤销假释。
(三)违法行为
这里的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对此,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完行完毕的刑罚。
二、假释期间犯罪不构成累犯
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因为累犯成立的要求是后罪发生的时间,在前罪所判处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犯罪分子被假释的,假释考验期期满才视为刑罚执行完毕,所以这5年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人,应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相关法律可参考:
《刑法》第65条第1款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假释的撤销,是指获得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或者被查出前罪宣判前有漏罪没有宣判,或者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管机关的相关规定,被人民法院裁定收监执行刑罚的执法活动。如果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之内又犯罪或者有漏罪的情况出现是能够有检察院申请提出撤销缓刑的。
-
哪些情形下撤销假释,撤销假释的条件是什么?
316人看过
-
哪些行为不能假释,撤销假释的情形有哪些
316人看过
-
假释期间家暴会撤销假释吗?撤销假释的情形有哪些?
316人看过
-
能够导致假释撤销的因素有哪些?
425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不得假释?不能假释的情形有哪些
190人看过
-
什么情形可撤销假释2024
259人看过
-
撤销假释的情形有哪些, 撤销假释的结果有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09撤销假释的情形:重新犯罪;发现漏罪;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撤销假释的结果:重新犯罪及发现漏罪的:撤销假释,数罪并罚。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刑法第八十六条【假释的撤销及其处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
-
什么是撤销假释,撤销假释的法定情形有哪些,撤销假释的条件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假释的撤销,是指获得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或者被查出前罪宣判前有漏罪没有宣判,或者在假释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管机关的相关规定,被人民法院裁定收监执行刑罚的执法活动。刑法规定获假释的犯罪分子具有下列法定情形之一,撤销假释:一、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无论所犯新罪的性质和形式,也无论所犯罪行会被判处何种刑罚,都应当撤销假释,对所犯新罪进行判决,并把前罪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和新罪判决
-
2022年假释的撤销情形有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百五十八条罪犯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作出缓刑、假释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执行机关的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撤销缓刑、假释的裁定: (一)违反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 (三)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
-
假释最新规定有哪些情形可撤销假释河北在线咨询 2021-10-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一些问题的说明》第458条罪犯在缓期执行,假释考试期间,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原作缓期执行、假释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执行机关的缓期执行、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撤销缓期执行、假释 (一)违反禁令,情节严重的; (二)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报告或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督,超过一个月的; (三)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尚未纠正的; (四)
-
撤销缓刑假释申请的情形是哪些法律情形?、青海在线咨询 2023-04-06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 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 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