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积极退赃如何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4 17:12:52 343 人看过

构成职务侵占罪但是积极退赃的处理方式:如果通过法律程序认定了犯罪所得数额,即使不主动退还赃款,国家司法机关也会设法追缴,除非犯罪嫌疑人挥霍一空,无任何可追缴的财务;主动退还赃款,是量刑时可以从轻的一个情节。

一、返还赃款能减刑吗?

返还赃款,不一定可以为诈骗犯减刑。对于赃款,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但是犯罪分子仅仅退还赃款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而不是必定从宽处罚。但犯罪分子通过赔偿损失等方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的,法院则可以从宽处理。

二、退赃款能减刑轻判吗

退赃款通常可以减刑轻判。被告人如果主动退赃了,那么在法院判刑的时候,在量刑上会给予考虑。同时在服刑期间退赃款有可能会被认定为悔罪态度良好,依法予以减刑。

退赃款的流程如下:

1、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赃款赃物随案件的移交同时移交给相关级别法院,由其判决处理;

2、对于已经结案的案件,对于赃款赃物通过相关部门将其上交国库;

3、依法将这些赃款赃物退还给相关的受害人以及被害机构或单位。

三、警察公开贿赂多少会追究责任

受贿罪的立案标准为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但如果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受贿罪,也应当立案:1、曾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受过党纪、行政处分的;2、曾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追究的;3、赃款赃物用于非法活动的;拒不交待赃款赃物去向或者拒不配合追缴工作,致使无法追缴的;4、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5、多次索贿的;6、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损失的;7、为他人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5日 17: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减刑相关文章
  • 职务侵占未退赃假释吗
    一、职务侵占未退赃可以假释吗如果犯罪分子能够被认定属于积极退赃的情况,那么在处罚的时候一般是可以酌情从宽处理的。涉嫌构成犯罪的,建议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提供辩护,争取宽大处理。如何认定积极退赃(一)发现暗中送的或者家属代为收受财物而退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行为人为谋取某种利益,在对方不接受财物的情况下,采取暗中送物或将财物故意放在对方的办公室或家中即离去等方式,让对方接受财物,对方一旦发现财物及时退还。还有的因为对方拒受财物或怕对方不收财物,就以种种借口让其家属代收,对方发现后。即将财物退还。对上述情况,由于行为人缺乏受贿的故意,显然不能以犯罪论处,更谈不上“积极退赃”减轻处罚问题。(二)因悔罪或未把允诺的事办成而退还有的行为人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后,因某种原因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把财物退还给对方;有的人因未给对立办成允诺的事,而自动把收受的财物退还给对方。如何认定上述两种行为的性质
    2023-02-25
    122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关于退赃的认定
    一、积极退赃的认定情形从司法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发现暗中送的或者家属代为收受财物而退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行为人为谋取某种利益,在对方不接受财物的情况下,采取暗中送物或将财物故意放在对方的办公室或家中即离去等方式,让对方接受财物,对方一旦发现财物及时退还。还有的因为对方拒受财物或怕对方不收财物,就以种种借口让其家属代收,对方发现后。即将财物退还。对上述情况,由于行为人缺乏受贿的故意,显然不能以犯罪论处,更谈不上“积极退赃”减轻处罚问题。2.因悔罪或未把允诺的事办成而退还。有的行为人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后,因某种原因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把财物退还给对方;有的人因未给对立办成允诺的事,而自动把收受的财物退还给对方。如何认定上述两种行为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中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主张退还索取或非法收受的他人财物,致使受贿行为不复存在,谈不上定罪处罚的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行
    2023-06-18
    486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26万元退赃判多久
    一、职务侵占罪26万元退赃判多久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职务侵占数额达到26万的,是属于数额较大的情形,如果有退赃表现的,可以在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基础上从轻处罚。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
    2023-04-20
    54人看过
  • 积极退赃怎么处罚
    据刑法第386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第382条的规定处罚,而第382条第1款第3项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因此,积退赃的应从宽处理。是因为:首先,上述几种退还,除情节显著轻微者外,都是在犯罪既遂前提下的退还。其次,从主观上看,上述几种退还,均不是行为人的自动退还,而是在对方要求下被迫而退之。因而较之前述的因悔罪或未把允诺的事办成而退还的主观恶性要大。因而亦应以受贿罪论处。但是,其退还财物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当然,由于这类案件行为人最终毕竟未得到财物,相对来说,社会危害性要小一些,因此,在处理上可酌情从宽。积极退赃的是不是可以减轻或免除本质都是一样的,从轻处罚是在法定刑的幅度以内判处刑罚,减轻处罚是在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正常的法律程序而言,只要是积极退赃的法院量刑就会酌情
    2023-08-05
    490人看过
  • 职务侵占家属退赃等于认罪吗?
    一、职务侵占家属退赃等于认罪吗罪犯家属退赃不能理解为是认罪,是否有罪主要还是看他的犯罪事实和证据。但是罪犯家属主动退赃的,可以酌情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拒不退赃的,应当酌情从重判处。家属可以代犯罪嫌疑人退赃,当然,如果家属不愿意,法律也不能强迫。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建议及时委托律师,会见当事人,了解案情提供法律帮助,阅读案卷,调取有利证据,查清案情,尽最大努力争取最低刑期,以免错过最佳时机,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二、职务侵占罪该怎么量刑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犯本罪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规定:(一)构成职
    2023-06-16
    350人看过
  • 销赃罪积极退赃有用吗
    积极退赃代表了犯罪行为人主观上的认错态度,可以适当减刑量刑。什么情况下销赃罪会被处罚一、司法机关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予以协助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依法办案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二、明知是盗窃、抢劫所得机动车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处罚对明知是盗窃、抢劫所得机动车而予以拆解、改装、拼装、典当、倒卖的视为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处罚三、国家指定的车辆交易市场、机动车经营企业(含典当、拍卖行)以及从事机动车修理、零部件销售企业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明知是盗窃、抢劫的机动车而予以窝藏、转移、拆解、拼装、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处罚单位组织实施上述行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处罚四、本规定第二条和第三条中的行为人事先与盗窃、抢劫
    2023-06-12
    213人看过
  • 受贿后积极退赃如何判刑
    1.发现暗中送的或者家属代为收受财物而退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行为人为谋取某种利益,在对方不接受财物的情况下,采取暗中送物或将财物故意放在对方的办公室或家中即离去等方式,让对方接受财物,对方一旦发现财物及时退还。还有的因为对方拒受财物或怕对方不收财物,就以种种借口让其家属代收,对方发现后。即将财物退还。对上述情况,由于行为人缺乏受贿的故意,显然不能以犯罪论处,更谈不上“积极退赃”减轻处罚问题。2.因悔罪或未把允诺的事办成而退还有的行为人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后,因某种原因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把财物退还给对方;有的人因未给对立办成允诺的事,而自动把收受的财物退还给对方。如何认定上述两种行为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中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主张退还索取或非法收受的他人财物,致使受贿行为不复存在,谈不上定罪处罚的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行为人虽然将索取或非法收受的财物退还了,但不能抹杀已构成受贿罪
    2023-05-01
    427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退赃后会影响量刑吗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退赃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执行: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2023-06-03
    180人看过
  • 犯职务侵占罪全部退赃怎样量刑
    该行为仍然构成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积极退赃的,可以比照上述法定刑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3-06-18
    442人看过
  • 公安机关退赃有什么规定,积极退赃的如何处罚?
    一、公安机关退赃有什么规定第一,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赃款赃物随案件的移交同时移交给相关级别法院,由其判决处理;第二,对于已经结案的案件对于赃款赃物通过相关部门将其上交国库;第三,依法将这些赃款赃物退还给相关的受害人以及被害机构或单位。二、积极退赃的如何处罚据《刑法》第386规定,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第382条的规定处罚,而第382条第1款第3项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因此,积退赃的应从宽处理。之所以认为积极退赃应从宽处理,是因为:首先,上述几种退还,除情节显著轻微者外,都是在犯罪既遂前提下的退还。其次,从主观上看,上述几种退还,均不是行为人的自动退还,而是在对方要求下被迫而退之。因而较之前述的因悔罪或未把允诺的事办成而退还的主观恶性要大。因而亦应以受贿罪论处。但是,其退还财物的行为,不能认定为有
    2023-04-18
    222人看过
  • 案发前退赃怎么量刑,如何认定积极退赃
    一、案发前退赃怎么量刑退赃是属于酌定从轻量刑情节,一般从轻幅度为基准刑的30%。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中的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中第8条对退赃的减刑有明确的规定: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二、如何认定积极退赃(一)发现暗中送的或者家属代为收受财物而退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行为人为谋取某种利益,在对方不接受财物的情况下,采取暗中送物或将财物故意放在对方的办公室或家中即离去等方式,让对方接受财物,对方一旦发现财物及时退还。还有的因为对方拒受财物或怕对方不收财物,就以种种借口让其家属代收,对方发现后。即将财物退还。对上述情况,由于行为人缺乏受贿的故意,显然不能以犯罪论处,更谈不上“积极退赃”减轻处罚问题。(二)因悔罪或未把允诺
    2023-06-17
    388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检察院是否可以退赃款
    侦查机关对一切地违法犯罪所得进行追缴,追缴后如果发现是被害人的,赃款是会进行退赔的。一、警察网络诈骗报警能追回钱吗网上诈骗的钱,如果报警后警察成功破案赃款仍在的,警方能追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二、刷虚拟单被骗能要回来的几率大吗刷虚拟单被骗能要回来的几率不大。只有在警方破案追回赃款的情况下,被骗的钱才可以追回。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三、被诈骗的钱怎么追回财物被骗,受害人报警后,公安机关确定为刑事案件并立案后,应当及时进行侦查,全面、客观地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材料。破案后,犯罪分
    2023-06-23
    348人看过
  • 职务侵占没有钱退赃怎么办?
    涉嫌职务侵占罪可以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一旦构成立案标准司法系统介入,就不会因公司不追究而销案,还钱与公司不追究只能作为量刑情节,从轻处罚,其侵占行为已触犯了《刑法》,依法要定罪量刑。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主要是企业、公司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在主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的直接故意行为,且具有非法占有企业、公司、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为目的。一、侵占他人的物品属于什么罪名?涉嫌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属于他人交与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
    2023-03-18
    288人看过
  • 盗窃案中如何认定积极退赃
    一、如何认定积极退赃(一)发现暗中送的或者家属代为收受财物而退还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行为人为谋取某种利益,在对方不接受财物的情况下,采取暗中送物或将财物故意放在对方的办公室或家中即离去等方式,让对方接受财物,对方一旦发现财物及时退还。还有的因为对方拒受财物或怕对方不收财物,就以种种借口让其家属代收,对方发现后。即将财物退还。对上述情况,由于行为人缺乏受贿的故意,显然不能以犯罪论处,更谈不上“积极退赃”减轻处罚问题。(二)因悔罪或未把允诺的事办成而退还有的行为人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后,因某种原因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决定把财物退还给对方;有的人因未给对立办成允诺的事,而自动把收受的财物退还给对方。如何认定上述两种行为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中意见不一。一种意见认为,主张退还索取或非法收受的他人财物,致使受贿行为不复存在,谈不上定罪处罚的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行为人虽然将索取或非法收受的财物退还了
    2023-06-03
    7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减刑
    词条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更多>

    #减刑
    相关咨询
    • 积极退赃的如何处罚如何认定积极退赃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9-24
      大部分涉及到财产类的犯罪中,其实都是会对被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此时行为人因为犯罪行为取得的财物其实就是属于赃款,按照规定在对刑事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是需要追缴赃款的。而要是罪犯有积极退赃行为,对之后的量刑处罚也有一定帮助。那这个积极退赃该如何来认定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 职务侵占罪40万,积极退款应判刑多少年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6
      职务侵占数额巨大,应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
    • 职务侵占退赃退罪量刑标准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12
      职务侵占退赃后可以减轻处罚,但是不会消除犯罪,还是会根据职务侵占罪进行处罚。退赃的判刑为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30%,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退赃是指犯罪分子退出赃物、赃款的行为。
    • 积极退赃是如何罪名认定的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07
      有用。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其中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应从严掌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试行)》 (十)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
    • 职务侵占退赃退罪执行时怎么处罚?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09
      职务侵占退赃后可以减轻处罚,但是不会消除犯罪,还是会根据职务侵占罪进行处罚。退赃的判刑为全部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30%,部分退赃、退赔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退赃是指犯罪分子退出赃物、赃款的行为。 【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