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申请劳动仲裁对公司一般没有影响。
一、工伤有务工费吗
工伤没有误工费,停工留薪期原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支付。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由于工作原因发生的事故造成伤害的,构成工伤。公司依法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的,事故发生后,由公司向当地社保局申请工伤保险待遇即可。如果公司没有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的,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承担工伤保险待遇。
二、员工过失损坏公司财物要赔偿吗
员工出于重大过失的:因为员工未尽到注意义务,所以员工有义务赔偿。
因此,公司可以直接从对方的工资进行扣除,不过,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其当月工资的20%,并且不应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员工出于一般过失的:员工因为一般过失,或是基本无过失的话,其实已经尽了妥善保管义务的,所以员工不应承担赔偿义务。
不过,员工上班时毁坏公司财物,双方对赔偿协商不一致,并可能影响继续建立劳动关系的,比如公司主张过多赔偿的,扣除较多工资的,那么为避免权益遭受损失,建议可以在必要时按照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维权。
三、公司拖欠工资可以直接离职吗?
公司拖欠员工工资,属于严重损害劳动者权益。在一般情况下试用期辞职需要提前三天通知单位,而转正之后则需要提前30日,但在公司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离职。劳动者按约定付出劳动,公司需要依法支付工资,一旦发现被长期拖欠薪水的,员工可以要求离职并支付经济补偿,公司要是不肯给的,可以尽快去申请劳动仲裁处理。
-
口头申请是否对劳动仲裁有影响?
352人看过
-
注销公司是否会影响劳动仲裁
251人看过
-
公司对离职员工施加限制,劳动仲裁是否可申请?
410人看过
-
劳动仲裁案件是否影响公司注销
458人看过
-
劳动仲裁申请后会对员工的福利产生什么影响?
324人看过
-
上班地点对劳动仲裁是否有影响?
176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公司给员工扣工资会对申请仲裁有影响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13具体时效的规定情况: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又有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之分,普通时效为两年。特殊时效方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情形的,诉讼时效为1年。因涉外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以下为详细解释,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参考民事诉讼时效内容: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①身体受到伤
-
员工仲裁公司对公司的影响是否重大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19劳动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问题的主要途径。对于企业而言,劳动仲裁可能产生多方面影响,可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如果仲裁裁决有利于劳动者,企业可能需要承担相关费用,如补偿金、违约金和赔偿金,并可能导致工资差额,从而对企业的经济状况造成直接冲击;其次,从运营方面来说,劳动仲裁过程可能占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宝贵时间和精力,从而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此外,若在此期间涉案的员工无法
-
2022年劳动仲裁对公司影响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30基本没多大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是解决公司与员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合法途径。该劳动仲裁裁决结果并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劳动仲裁案件本身的客观存在并不会影响公司的上市。 劳动仲裁的申请事项,大部分与经济相关,并且除了正常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费用之外,可能还会产生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或者双倍工资之类的,具有惩罚性的费用支出;如果用人单位败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需要付出
-
公司对劳动者申请仲裁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4公司申请劳动仲裁可以吗 1、公司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申请的条件如下: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4)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2、申请劳动仲裁应当提交仲
-
没签劳动合同对仲裁申请有影响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8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影响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有一点须强调的是,事实劳动关系也受法律的保护。如发生劳动争议符合受理条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也应在当受理。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不论是否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并符合《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和《中华人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件》的受案范围,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均应受理。”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