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死不救的刑法规制
第一:见死不救是一种不作为行为。刑法规定:无行为则无犯罪。但刑法中的行为指“在人的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活动”,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行为人以积极的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刑法规定的绝大多数犯罪都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的,例如药某杀人,就是一种作为的犯罪。但还有另外一种行为叫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而不作为也是能构成犯罪的。
第二:就现在的刑法而言,医跑跑和18个见死不救的路人并没有构成犯罪。那么什么样的不作为我们能对其进行刑事处罚呢?有三个必备的条件。
首先,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义务。义务的来源主要有:
(1)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义务。例如,我国民法典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2)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义务。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履行相应职责的义务,执勤的消防人员有消除大火的义务,等等。
(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例如,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等可能导致行为人负有实施一定积极行为的义务。
(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某种行为使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派出危险或者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积极义务。比如甲邀请乙去游泳,乙突然脚抽筋而甲拒绝施救,那么甲的行为便触犯了刑法的规定。
第二个条件是,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法律不可以强人所难。如果行为人虽有某项法律义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条件,则不构成不作为犯罪。比如之前的例子中,儿子本身经济贫困,无力供给对父母的赡养;乙脚抽后甲也抽筋无法施救,这样便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第三个条件: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危害结果。再用之前的例子,如果儿子拒绝赡养父母,但父母通过自己的乞讨等行为养活了自己,儿子便不构成犯罪;乙脚抽筋后,甲没有施救,但最终乙挣扎着爬上了岸,这样的话甲便没有触犯刑法。
不作为可能触犯的罪名。(1)不作为致人死亡的,一般定性为“故意杀人罪”;(2)不履行抚养义务的,一般定性为“遗弃罪”;(3)不履行纳税义务,一般定性为“逃税罪”;(4)不履行监管义务的,一般定性为“玩忽职守罪”。
-
刑法 见死不救罪
136人看过
-
见死不救犯法吗见死不救是否犯法
144人看过
-
怎样定义见死不救罪?
343人看过
-
见死不救见危不救违法犯罪吗
274人看过
-
见死不救在刑法中有哪些可能的刑罚
170人看过
-
见死不救会受到法律制裁吗?
298人看过
抚养义务不能放弃。能放弃的通常不是义务,而是权利。抚养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是父母所承担的教育、抚养子女的责任,不可以放弃。不履行抚养义务,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遗弃子女的,会构成遗弃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
-
酒驾见死不救判多少年,法律是怎么规定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9一、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及需要判刑,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二、对那些负有救助职责而不作为的,涉嫌构成犯罪,需要判刑;一般的主体,则只受道德约束。
-
见死不救犯法吗,会判刑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5在某些负有特定义务或先义务的情况下,不作为(包括见死不救)也能构成犯罪行为,会触犯刑法,有机会判刑。我国法律将见死不救分为两种, 1、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 2、没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对于有作为义务的见死不救,那行为人是触犯刑法的。一般定性为故意杀人罪。
-
见死不救的人应该受到怎样的处罚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5见死不救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当时人有没有救助义务。 没有救助义务选择旁观,不会受到刑事处罚,有救助义务而不救,可能会构成犯罪。 救助义务分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如警察在违法犯罪分子对他人实施暴力伤害时的救助义务,医务人员对危急病人的救助义务。 另一种是因为行为人的先前行为导致其负有的救助义务。 《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
-
见死不救的人是不是都是犯罪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111、见死不救,如不负特定义务,一般不构成犯罪,属于道德上的谴责。 2、如果故意见死不救的人负有以下义务,如果他违背了该义务,那么这种情况下故意见死不救就涉嫌犯罪或违法、违纪:法律明文规定的作为义务,如警察负有保护人民责任,不能见死不救;职务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 3、法律依据;《刑法》 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
-
见死不救法律责任宁夏在线咨询 2023-03-09见死不救,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不作为的行为。一般公民见死不救承担社会舆论的谴责,不承担法律责任,因为没有法律特定义务; 但负有特定义务的公务员、工作人员及法律授权的人员有法定义务并且能够救的情况下见死不救的不但违法甚至犯罪。如警察、党员、夫妻关系的,有抚养扶助关系的父母和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