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09:35:24 230 人看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

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

第二章一般原则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专业判断,确定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方式及程度,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目的主要包括∷

一在审计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二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三在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

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应当考虑∷

一会计信息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会计信息和相关非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

第七条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可将所审计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与以下各项进行比较;

一上期或以前数期的可比信息;

二所在行业或同行业中规模相近的其他单位的可比信自;

三被审计单位的预算、预测等数据;

四注册会计师的估计数据。

第八条在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使用简易比较、比率分析、结构百分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

第九条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时,应当考虑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预期关系。如果不存在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不应运用分析性复核。

第三章分析性复核程序的运用

第十条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分析性复核程序运用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也可运用于审计实施阶段。

第十一条在审计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进一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识别潜在的风险域。

第十二条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将分析性复核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一分析性复核的目标;

二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三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及相关信息的可分解程序;

四信息的相关性;

五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

六相关信息的来源;

七相关信息的可靠性;

八相关信息的可比性;

九相关内容控制的有效性;

十前期审计中发现的会计调整事项。

第十三条在审计报告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分析性复核的结论印证实施其他审计程序所得出的结论,以确定是否要追加审计程序。

第十四条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整体复核时,应当审阅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并考虑∷

一针对已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适当;

二是否存在尚未发现的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

第四章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处理

第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考虑以下因素,合理确定分析性复核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一分析性复核所涉及项目的重要性。对于重要的项目,不应仅仅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二分析性复核结果与针对同一审计目标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的结论的一致性;

三分析性复核预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准确性较低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四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对于风险较高的项目,不应过多地依赖分析性复核程序;

五实施分析性复核程序人员的能力与经验。

第十六条如果分析性复核使用的是内部控制生成的信息,而内部控制失效,注册会计师不应信赖这些信息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

第十七条当分析性复核结果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调查,要求被审计单位予以解释,并获得适当的验证证据∷

一与预期金额存在重大偏差;

二与其他相关信息严重不一致。

如果被审计单位不予解释或解释不当,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准则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5日 04: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审计计划相关文章
  • 《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
    作者:佚名2005-6-8来源:审计署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第三条审计人员应当依据专业判断来确定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式、范围和程度。第四条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的主要目的是:在编制审计方案阶段,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政财务资料进行总体复核,形成或支持审计结论。第五条审计人员在实施分析性复核前,可以参考被审计单位已有的经过分析的资料、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和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资料。第六条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时,可以将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资料和其他经济活
    2023-04-24
    370人看过
  •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
    作者:iadit.c…2006-11-410:49:39来源:中内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不存在影响内部审计客观性的利益冲突的状态。独立性一般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本准则所称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时,应以事实为依据,保持公正、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客观性一般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采取措施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以确保审计目的的实现。第五条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主要受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关系的影响,并需要依靠规范的机构管理工作得以保证。具体而言,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支持;(
    2023-06-07
    240人看过
  • 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
    发文单位:审计署文号:审计署令第5号发布日期:2004-2-1执行日期:2004-2-1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异常变动和异常项目予以重点关注的审计方法。第三条审计人员应当依据专业判断来确定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式、范围和程度。第四条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的主要目的是:在编制审计方案阶段,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其他审计步骤的性质、时间、范围和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提高审计效率;在审计报告阶段,对财政财务资料进行总体复核,形成或支持审计结论。第五条审计人员在实施分析性复核前,可以参考被审计单位已有的经过分析的资料、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和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资料。第六条审计人员在运用分析性复核
    2023-04-24
    170人看过
  •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考虑持续经营假设的合理性,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本准则所称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第三条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并对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评价被审计单位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并考虑是否需要提请管理当局在会计报表中披露持续经营能力的重大不确定性。第四条在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及评价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充分关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第二章编制审计计划时的考虑第五条
    2023-04-24
    498人看过
  •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4号——期初余额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期初余额的审计,明确执业责任,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期初余额,是指首次接受委托时,所审计会计期间期初已存在的余额。它以上期期末余额为基础,反映了前期交易、事项及其会计处理的结果。本准则所称首次接受委托,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在被审计单位上期会计报表未经独立审计,或由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情况下接受的审计委托。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所审计会计报表的影响。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期初余额对所审计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合理运用专业判断,以确定期初余额的审计范围。第六条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一般无需专门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但应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并充分考虑相关
    2023-04-24
    84人看过
  •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期后事项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期后事项的审计,明确执业责任,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本准则所称会计报表公布日,是指被审计单位对外披露已审计会计报表的日期。第三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以下两类期后事项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一)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二)虽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第五条在审计报告日之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确认期后事项是否发生。如期后事项确已发生,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确定
    2023-04-24
    253人看过
换一批
#审计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各项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审计计划通常可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应当服务大局,围绕政府工作中心,突出审计工作重点,合理安排审计资源。... 更多>

    #审计计划
    相关咨询
    • 什么是审计独立性原则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20
      1、审计独立性原则,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 2、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 独立审计准则具有哪些主要约束力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31
      1、独立审计准则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独立审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1)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是独立审计准则的总纲,是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和执业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制定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实务公告和执业规范指南的基本依据。(2)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是对注册会计师执行一般审计业务、出具审
    • 属于审计独立性原则的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1
      1、审计独立性原则,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 2、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 属于审计独立性原则的是什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3-11
      1、审计独立性原则,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形式上的独立, 2、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鉴证小组避免出现这样重大的情形,使得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方推断其公正性、客观性或专业怀疑受到损害。
    • 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都有什么具体区别?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9
      XX在营业执照上没什么区别的。XX区别主要在于税务。独立核算的可以独立建账,自己开发票;非独立核算的不用自己做账,总公司走账,收入与支出都需总公司支配。XX1、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对分公司来说,税务征管方面有什么区别——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企业所得税也在本地缴纳。总公司要汇总缴纳,需要有相关批文。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就不一定了,这要看具体业务内容来定。XX2、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对分公司的资质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