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务过失犯罪的主观特征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2 19:44:21 218 人看过

职务过失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公职人员在从事公务活动的过程中严重不负责任,违背职务上的注意义务,失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应当预见到自己的失职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而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目前,我国学界对职务过失犯罪的研究相对薄弱。笔者认为:职务犯罪包括职务故意犯罪和职务过失犯罪,职务过失犯罪是职务犯罪的其中一类;职务过失犯罪的主观罪过为过失;职务过失较之于其他过失,有其独特性。因此,研究职务过失犯罪的主观特征,对于把握职务过失犯罪的本质属性,区分该类犯罪和其他犯罪的界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职务过失犯罪的本质体现―职务上不注意职务上的过失是在职务人由于不注意其应当注意的事项,而对职务行为潜在的危害结果缺乏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这里,对危害结果缺乏预见,或者轻信能够避免,是职务人主观心理状态的外部表现,不注意则是职务人对危害结果缺乏预见,或轻信能够避免的内在原因。因而,职务上的不注意就成为研究职务过失犯罪必须重点探讨的中心问题。1.1职务上不注意的概念及意义不注意是对注意的违反,理解不注意必须先明确注意的内涵。所谓注意,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意志放到某一方面,二是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心理状态。人在注意时,从当前环境中的许多刺激对象或活动中选择一种而不顾其余,同时调节身体姿势、感觉器官、神经系统以适应注意的对象与活动,使其产生高度的兴奋、感知与清晰的意识。引起注意的原因,有时是事物本身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人的主观因素,如对当前任务的态度、当时的精神状态、兴趣、需要、知识经验、世界观等。在一定条件下,主观因素对维持注意和选择对象有决定性的作用。注意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的形成和稳定。优势兴奋中心能保证对当前作用于脑的事物产生最清楚的反映,故注意是深入了解事物、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1]。注意的功能和作用首先在于它的选择性和集中性,即选择符合主体需要的、与眼前活动目的相一致的各种客体,而回避、抑制其他与之相争的客体或影响,保证心理活动集中于特定客体,从而获得清晰完整的反映;其次在于它的保持性,即把注意对象的映像较长时间地保留在大脑中,直至主体完成行为动作和认识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为止;再次,注意的功能和作用还在于它的监督性和调节性,即如果注意一时出现分散现象,可以通过大脑中枢机构进行自动的调节和监督,使注意力重新恢复集中[2]。在注意的基础上理解不注意,是指主体没有将心理意识放在某一方面,或者由于外界的刺激、吸引,主体的心理意识离开了原来的注意对象和客体。在个体的心理活动离开了注意对象与客体的情况下,注意的功能和作用便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个体对活动的性质、活动未来的结果就不可能产生清晰完整的认识,对事物的本来面目就会产生错误的判断。根据心理学的这一基本解释,我们认为,在职务过失犯罪中,职务上的注意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在履行职务的过程中,必须使自己保持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紧张和集中,防范职务上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以使自己的工作正确、适当地完成。与此相对应,作为职务过失犯罪主观特征的不注意是指职务主体缺乏必要的集中和紧张,亦即缺乏必要的工作责任心,要么没有预见职务行为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要么未作必要的心理准备,以防止已经预料到的危害结果的发生。正是由于职务主体对其所从事的职务活动及其潜在的危害结果采取了不注意和不负责任的态度,才使该预见的危害结果没有预见,已经预见的危害结果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注意,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说,职务主体违反职务上的注意义务是职务过失犯罪主观罪过的本质属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0日 22: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职务犯罪相关文章
  • 过失犯罪有主观危险性吗
    过失犯罪没有主观危险性。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一、什么是故意或者过失犯罪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二、过失犯罪会怎么量刑过失犯罪包括多种罪名,具体如何判刑要根据其构成的具体罪名,《刑法》规定的法定量刑标准判决。过失犯罪是指过失实施的犯罪。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三、什么是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故意犯罪就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却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事件,因
    2023-03-15
    219人看过
  • 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什么特征?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规章规范,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职务犯罪特征:1、犯罪动机的伪装性;2、谋略上的“合法性”;3、占有上的贪婪性;4、对社会腐蚀危害性。警察职务犯罪的处理方式是什么警察职务犯罪的处理方式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职务犯罪涉及的罪名有很多,以警察犯职务侵占罪为例,具体情况如下:(1)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违法公务员应该承担哪些责任1、对有违法情形的,由县级以上领导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区别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责令纠正或者宣布无效,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
    2023-07-21
    348人看过
  • 绑架罪的主客观特征分析
    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打法劫持他人的行为。所谓暴力是指直接对被害人身体实施打击和强制,如捆绑、推、拽、殴打、伤害、强行架走等,所谓胁迫是指以不顺从就实施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恐惧不敢反抗的行为。胁迫的内容有人认为除以实施暴力、威胁外还有其他非暴力威胁,这种观点不妥。非暴力内容的威胁不危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其社会危害性与危及被害人人身安全的暴力、以暴力相威胁、麻醉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就如以非暴力相威胁,强行劫走被害人财产的行为不定抢劫罪而定敲诈勒索罪一样,以非暴力内容的胁迫宜以拐卖妇女、儿童定罪。胁迫实施暴力的对象既可以是被害人本人,也可以是对在场的被害人的亲属,胁迫的方式可以用语言,也可以用动作,如用刀在被害人面前比划,但胁迫必须是对被害人当面实施。所谓麻醉是指利用药物、醉酒等致被害人麻痹、昏睡、昏迷的行为。不管是暴力、胁迫还是麻醉方法,其本质
    2023-07-05
    72人看过
  • 绑架罪主观特征是怎样的
    绑架罪的主观故意是直接故意构成,并且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的目的。“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他人“,是指采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的方法,强行将他人劫持,以杀害、杀伤或者不归还人质相要挟,勒令与人质有关的亲友,在一定期限内交出一定财物,”以钱赎人。这里的“财物”应从广义上理解,不局限于钱财,也包括其他财产利益。“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是指出于政治性目的,逃避追捕或者要求司法机关释放罪犯等其他目的,劫持他人作为人质。一、绑架罪可以判缓刑吗绑架罪是否可以判处缓刑,还需要先了解可以判处缓刑的要求。那么,刑法对于缓刑有严格的条件,符合条件的可能判缓刑,不符合条件的肯定不能判缓刑。1、缓刑的条件如下:(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
    2023-04-02
    311人看过
  • 怎样判断职务犯罪的主观故意?
    应这样认定职务犯罪中的主观故意:行为人主观方面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条件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故意轻伤的犯罪还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对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例如企图严重毁容,并已着手实施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罪(未遂)定罪量刑。在故意伤害致死情况下,行
    2023-08-09
    386人看过
  • 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一、过失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吗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负刑事责任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我们常听说某某侵犯了刑法多少条需要负刑事责任,那么负刑事责任是什么意思呢?负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负刑事责任意味着应受刑罚处罚。另外负刑事责任要求
    2023-03-29
    79人看过
  •  请简要描述犯罪预备的主观方面特征。
    该段内容讨论了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和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的原因。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是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而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在于,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着手实行行为前停止犯罪。 犯 罪 预 备 的 主 观 特 征 是 什 么 ?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的主观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希望或者放任犯罪结果发生。这是犯罪预备的主观方面之一,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触犯刑法,并且对此有所期望或者放任。2. 为了犯罪
    2023-09-02
    464人看过
  • 过失犯罪能成立主观恶性吗
    过失犯罪是没有主观恶性的。过失犯罪有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两种。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即遂成立吗?过失犯罪成立既遂。按照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着手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反映了着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为认定着手实行犯罪提供了一般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
    2023-08-16
    424人看过
  • 关于过失犯罪主客观一致吗?
    过失犯罪的主客观是不一致的,在客观上已经发生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主观不期望结果发生过失犯罪分为两种,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但无论哪种过失都不会存在主客观一致。过于自信,虽然预料到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可以避免,但主观上并非期待结果发生;疏忽大意,由于不注意引起结果发生。《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与故意犯罪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在过失犯罪的构成条件上作了很大限制,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而在故意犯罪中,许多犯罪只要行为一经实施,就构成犯罪,比如行为人实施了杀人行为,虽然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得逞,也应当负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二是在处罚上,鉴于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小,《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一、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有多少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
    2023-03-12
    164人看过
  • 绑架罪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构成绑架罪的,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麻醉或其他打法劫持他人的行为。暴力是指直接对被害人身体实施打击和强制,如捆绑、推、拽、殴打、伤害、强行架走等,胁迫是指以不顺从就实施暴力相威胁,对被害人实行精神强制,使其恐惧不敢反抗的行为。绑架罪的犯罪特征是怎样的1.已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绑架行为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绑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在实施或者参与绑架犯罪的活动中,又故意杀害或重伤人质的,应当对其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行为负刑事责任。2.主观上是故意,具有劫持人质勒索财物或其他非法利益的意图。具体包括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勒索财物;二是勒索财物以外的非法利益。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绑架他人的,即通常所说的“绑票”,是绑架罪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此外为索取其他非法利益而绑架他人的,如要求赦免、释放在押犯人而绑架政府官员或者外交官的,也是
    2023-08-01
    452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特征是什么,寻衅滋事罪的主要特征是
    寻衅滋事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破坏社会秩序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犯罪动机是为了满足耍威风、取乐等不正常的精神刺激或其他不健康的心理需要。在寻衅滋事活动中的行凶伤人、抢夺财物、毁坏公物、侮辱人格等,同伤害罪、抢夺罪、毁坏财物罪等,在客观上几乎没有任何区别,要分清寻衅滋事与上述犯罪,关键看主观动机。如果是出于贪利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或者为了泄愤、报复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就构成抢夺罪、故意毁损公私财物等侵犯财产罪;如果是为了向社会挑战,故意破坏公共秩序而公然抢夺或毁损公私财物情节恶劣的,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或变态心理的满足随意殴打他人,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如果在公共场所无理取闹,破坏公共秩序,寻求精神刺激,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寻衅滋事更多的情况下直接损害的是社会公共秩序,除了寻衅滋事之外,还有其他的只要是公诉类型的案件就都不能
    2023-08-15
    54人看过
  • 职务犯罪中的主观故意如何认定
    职务犯罪中的主观故意认定为行为人主观方面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工作人员利用已有职权,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依照刑法应当予以刑事处罚的犯罪一、交通事故能算故意伤害罪吗依据我刑法的规定,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不会是故意伤害罪,交通事故是属于意外的事故,并不存在故意伤害的主观意志。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构成滥用职权罪的条件关于本罪构成要件,从以下四个要件上来具体分析为: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滥用职权的行为会发生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
    2023-03-11
    76人看过
  • 过失犯罪心理论文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失犯罪现象日益增多,而且过失犯罪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并不亚于故意犯罪,为了更好地防控过失犯罪,必须深入分析过失犯罪人的心理因素。本文在对过失犯罪的概念、心理特点和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范过失犯罪心理问题的对策。【文章导航】一、引言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心理特点分析三、过失犯罪的心理因素分析四、过失犯罪心理问题的防范对策五、结语引言过失犯罪是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才产生的。但是犯罪从微观层而上说毕竟是一种个人行为,是个人在其心理活动的支配下所实施的一种造成一定危害后果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此,深入分析过失犯罪人的心理因素,对我们更好地预防过失犯罪具有重要意义。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心理特点分析(一)过失犯罪的概念我国刑法关于过失犯罪涵义的界定:应当预见自己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
    2023-04-25
    462人看过
  • 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的界限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在于:1、二者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过失的主观恶意很明显的小于故意导致主观恶意;2、二者的结果在定罪的时候所起的作用不一样;3、从处罚的角度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很明显的低于故意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观是故意还是过失交通肇事罪是过失。通常情况下,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两种情况。在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上,行为人是明知故犯,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应该预见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致使出现了严重后果。作为过失犯,本罪成立要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要求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出现重大损失。虽然,其构成要件结果表现为具体实害结果,但是其结果是公共安全危险的具体现实化,其所创设的公共安全危险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对于具体受害者而言出现具体危害结果是偶然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
    2023-07-05
    38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职务犯罪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开展违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破坏国家职务管理职能的总称。依照刑法应当受到处罚。 常见的职务犯罪包括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单位受贿罪、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 更多>

    #职务犯罪
    相关咨询
    • 犯罪主观特征的特点是
      上海在线咨询 2021-08-13
      本罪行为人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目的是为了非法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而不是企图永久占有。至于挪用资金的行为动机,则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譬如为了经营办企业,有的是为了解决家庭困难,有的是为了从事非法活动,等等。其实
    • 过失犯罪中的主观恶性是什么过失犯罪可以说主观恶性较小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12
      过失犯罪可以说主观恶性较小吗 一般来说过失犯罪在行为上是要达到较为严重的结果的,否则的话可能不会承担刑事责任的。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根本否定态度。 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由于过失犯罪是结果犯,只有特定结果发生了,才成立犯罪)。 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明确规定。
    • 主观明知个人过失犯罪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10
      故意,抢夺正在行驶中车辆的方向盘,最可能的直接结果不是停车,而是车祸,造成国外不特定的人的生命安全。而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具有认识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所能产生的结果,应当是明知的。这种不管不顾的心理态度,就是刑法规定的主观上的故意。 而过失首先要基于一种客观上的判断,基于这种客观判决上所能产生的直接的结果,而所具有的主观心理态度。如果按照你的分析,你就开车做例也能导出杀人的故意
    • 主观恶性没有过失犯罪? ?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2-16
      过失犯罪只有在损害结果发生时才构成犯罪。如果有主观恶意,我们应该考虑它是否构成相应的故意犯罪。当然,一旦构成故意犯罪,量刑自然会更加严重。根据刑法第十五条的规定,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况:一是过于自信,认为可以避免损害结果,但损害结果仍然发生,二是疏忽,履行足够的注意义务,或者在正常思维逻辑下可以发现或预见损害后果,但由于疏忽和粗心,损害结果的发生。
    • 过失爆炸罪的犯罪特征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2
      过失爆炸罪的犯罪构成: 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危害公共安全,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