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权放弃之后使用作品还构成侵权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7 10:13:09 411 人看过

什么是署名权

署名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一项权利,各国法律都有规定。对于什么是署名权,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中国著作权法的第十条第(二)项之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第二种观点认为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又称姓名表示权。第一种观点,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联系在一起,容易使人误将署名权等同于作者身份权。第二种观点注意到了署名权与作者身份权的区别,准确地把握了署名权的实质,即在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而不管这种标记出于什么目的。

署名权放弃之后使用作品是否侵权

署名权乃决定是否表明作者身份以及如何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他人擅自删除作者的署名,增加未参加创作的他人的署名,以及改变作者署名方式的行为都是侵犯署名权益的行为。如果真实作者和他人之间对于署名权益进行转让或放弃的约定没有法律效力,那么作者随时可以对该约定进行反悔。不过,原本基于试图转让或放弃署名权益而获得的利益属于不当得利,他人也有权要求作者返还。反之,如果该约定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么作者无权再主张署名的权益,否则构成违约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署名利益的转让或放弃的效力问题应该视不同情形而区别对待。首先,转让或放弃署名权在违反公序良俗和诚实信用的情形时应受到严格禁止而绝对无效。如学术论文的署名用于交易,这种行为违背学术道德应当无效。特别是雇佣他人撰写自己的学位论文,这种骗取学位的行为也违反法诚实信用,理应受到法律的严厉禁止。

其次,在判断署名利益的转让或放弃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时,应考虑作品是否具有人身性或不可替代性。对于具有较高人身性或不可替代性的作品,其署名权的转让和放弃不具有法律效力。如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其目的在于艺术的体现,而艺术性具有难于脱离于个人的个性因素,他人通常很难独立创作出相同的作品,因此其具有较高的不可替代性。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7日 04: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署名权相关文章
  • 一般著作权署名权能否放弃
    著作权的署名权不能放弃,所谓“放弃署名权”,只能解释为作者同意不署名,而不意味着他人在其作品上有权署名。”由此可知,署名权不得放弃,所谓放弃的意思表示无论是协议还是单方声明都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且放弃署名权的涵义仅仅是作者同意自己不署名,这本身其实是署名权的行使方式,作者行使署名权的方式就包含有署真名、笔名及不署名等;同时,作者自己不署名,并不能得出他人可以署名的推论,事实上,除委托合同以外的任何情况下,作者都有禁止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排他权利。我国《著作权法》并未明确规定署名权不得放弃或转让,但署名权属于著作人身权,而“著作人身权所要保护的是作品和作者之间的人身联系”,按照人身权自身的逻辑,他们不能转让,也不能继承。同时,“作者放弃著作人身权的约定也无效”。《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
    2023-02-25
    364人看过
  •  侵犯署名权与冒名作品
    冒名作品是否侵犯署名权取决于具体情况。将他人的姓名用于自己的作品上侵犯的是他人的姓名权,将自己的姓名用于原作者的作品上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侵犯署名权的行为主要有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冒名作品是否侵犯署名权,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将他人的姓名用于自己的作品上,侵犯的是他人的姓名权;如果将自己的姓名用于原作者的作品上,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其次,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侵犯署名权的行为主要有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 冒 名 作 品 是 否 侵 犯 署 名 权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冒名作品在未经作者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以作者名义发表并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署名权是著作权中的一种权利,允许作者对自己创作的文
    2023-09-09
    381人看过
  • 作者自己的署名权可以放弃吗
    所谓放弃署名权,只能解释为作者同意不署名,而不意味着他人在其作品上有权署名。由此可知,署名权不得放弃,所谓放弃的意思表示无论是协议还是单方声明都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且放弃署名权的涵义仅仅是作者同意自己不署名,这本身其实是署名权的行使方式,作者行使署名权的方式就包含有署真名、笔名及不署名等;同时,作者自己不署名,并不能得出他人可以署名的推论,事实上,除委托合同以外的任何情况下,作者都有禁止他人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排他权利。我国《著作权法》并未明确规定署名权不得放弃或转让,但署名权属于著作人身权,而著作人身权所要保护的是作品和作者之间的人身联系,按照人身权自身的逻辑,他们不能转让,也不能继承。同时,作者放弃著作人身权的约定也无效。一、署名权的内容1、作者有权决定署名的方式,可以署真名、艺名、笔名或假名,也可以不署名。当作者选定署名方式后,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予以改变。对于合作作品,各个合作者
    2023-03-16
    113人看过
  • 假冒作品侵犯的是姓名权还是署名权
    如果是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他人的姓名,侵犯的是他人的姓名权;如果是在原作者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姓名,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对于在自己作品上假冒他人姓名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权利人有权制止假冒其姓名的行为,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有权制止他人擅用自己的姓名。对他人作品上去掉作者署名或者表演者署名,而改为自己署名,冒用者的目的在于利用作品的影响推销自己时,其损害的是作者与作品的联系以及由此联系所产生的财产权益,因此,通过著作权法来进行保护。一、姓名权的法律规定《民法典》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名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
    2023-04-05
    56人看过
  • 被告在作品中使用化名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案情]2001年9月5日至9月11日,某晚报在“江海新闻社会”栏,以连载方式发表了署名为一笑、方同、谷-平的文章《包“二奶”的悲剧》(以下简称《悲剧》),该文以故事的形式,叙述了一个船务老板主人公“刘-山”因包“二奶”而引发的种种悲欢离合、人间闹剧。文章结尾注明“本文人物均为化名”。该文第五篇题为“葬礼又生事,母亲咬人脸”,文章写了“刘-山”自杀后葬礼上的场面:“出殡这一天,卢-云请最要好的女友吴-柳主持葬礼。刘-母认定儿媳妇不露面是心中有鬼,竟蹿上去,在吴-柳脸上咬了一口,吴*亮的面孔顿时鲜血淋漓,静谧的礼堂乱成一片,葬礼不得不在吵闹和哭叫声中草草收场。”《悲剧》一文系作者卢某某、何某某、徐某某三人共同撰写,卢某某系某晚报社记者。原告保某某有一子刘某某,从事船务工作,曾因故服毒自杀。2001年12月8日,保某某之妹在刘某某的葬礼上咬坏了张某某的脸,双方在经当地派出所调解后了结了此事。《
    2023-06-01
    368人看过
  • 署名权放弃了能主张权利吗
    1、署名权为著作权中的一种,著作权人放弃署名权后,仍然可以主张其他著作权。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数字化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
    2023-03-17
    448人看过
  • 美术作品转卖后还有署名权吗
    1、著作权转让了原著作权人还可以保留署名权。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属于著作人身权,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所以,如果作品本身是自己的,即使你转让了著作权,以上权利还是仍然享有的。2、首先,你作为拥有作品修改权的权利人,对方修改你的插画,应得到你的同意才能修改;其次,你作为拥有署名权的权利人,对方是不能剥夺的。著作权人的署名权是不能转让的。在我国,作者依法享有的著作权具体包括十七项。其中,前四项(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为著作人身权,后十三项(即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等)为著作财产权。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作品的作者可以许可他人行使或者转让上述后十三项权利,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对于著作财产权,作者是可以依法自由进行处分并获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并未对著作人身权作出相同的规定。因此对于这四项权利,作者是
    2023-06-18
    191人看过
  • 冒名作品是不是侵犯署名权
    一、冒名作品是不是侵犯署名权冒名作品是不是侵犯署名权,要看具体情况:首先,如果是在自己的作品上署上他人的姓名,侵犯的是他人的姓名权;如果是在原作者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姓名,则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其次,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顶替、冒充他人姓名进行活动;侵犯署名权的行为主要有未经合作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当作自己单独创作的作品发表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二、侵犯隐私权是不是犯法对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一般是属于侵权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的后果,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不构成刑事责任。不过也不能说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就一律不构成犯罪,不需要对行为人判刑,侵犯隐私权达到法定条件构成犯罪民事责任,被侵犯隐私人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可由公安机
    2024-02-06
    53人看过
  • 放弃署名权的可行性
    署名权不可以放弃。因为署名权属于著作人身权,不得放弃或转让。著作权包含以下人身权和财产权: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开的权利;2、签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签名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放弃署名权只是作者同意不签名,是行使署名权的一种方式。作者行使署名权的方式包括签名真名、笔名和不签名。作者自己不签名,也不能得出别人可以签名的推论。合作作品署名权我国第13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即合作作品可能存在整体著作权与单立著作权的问题。整体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合作作品中可以分割使用的,可以分割的部分的作者对该部分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的整体著作权。合作作品之共同享有包括按份
    2023-07-02
    363人看过
  • 可不可以放弃署名权
    一、可不可以放弃署名权署名权属于著作人身权,不得放弃或转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三)所谓放弃署名权,只能解释为作者同意不署名,而不意味着他人在其作品上有权署名。(四)由此可知,署名权不得放弃,所谓放弃的意思表示无论是协议还是单方声明都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且放弃署名权仅仅是作者同意自己不署名,这本身其实是署名权的行使方式,作者行使署名权的方式就包括有署真名、笔名及不署名等。二、署名权的内容(一)作者有权决定署名的方式,可以署真名、艺名、笔名或假名,也可以不署名。当作者选定署名方式后,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予以改变。对于合作作品,各个合作者都具有署名权,合作作品的署名方式及署名顺序应由合作作者共同商议决定。(二)出版发行他人作品必须注明作者。无论伤口其
    2023-06-16
    268人看过
  • 署名权放弃有时间限制吗
    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属于著作人身权,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所以,如果作品本身是自己的,即使转让了著作权,该项权利是仍然享有的,保护期不受限制。《著作权法》第二十条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三)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八)制作、出售
    2023-06-13
    80人看过
  • 作品版权卖了还能署名吗
    著作权转让了原著作权人还可以保留署名权。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属于著作人身权,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所以,如果作品本身是自己的,即使转让了著作权,署名权还是仍然享有的。著作权人的署名权是不能转让的。在我国,作者依法享有的著作权具体包括十七项。其中,前四项(即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为著作人身权,后十三项(即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等)为著作财产权。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作品的作者可以许可他人行使或者转让上述后十三项权利,并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就是说,对于著作财产权,作者是可以依法自由进行处分并获利的。一、著作权登记的相关规定是什么?1、材料度要求:申请作品著作权登记应当提交的材料及要求:按要求填写完整的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表;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权利归属证明;作品的样问本(可以提交纸介质或者电子介质作品样本);作品说明
    2023-03-30
    232人看过
  • 侵犯署名权构成要件
    目前,法律暂无署名权的构成要件,只要作者发表了作品,都是享有署名权的。署名权是指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其内容包括:1、作者有权决定署名的方式,可以署真名、艺名、笔名或假名,也可以不署名。当作者选定署名方式后,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予以改变。对于合作作品,各个合作者都具有署名权,合作作品的署名方式及署名顺序应由合作作者共同商议决定。2、出版发行他人作品必须注明作者。无论伤口其他权利保护期是否届满,作者所享有的署名权在任何时候者是不可侵犯的。3、公众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或强制许可范围内使用作品时,虽依法可以不事先行征得著作权人同意,但仍要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在使用他人作品时应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或出处。4、禁止他人擅自在他人作品上署自己姓名发表,或者未参加创作而作者一起署名。根据《著作权法》第45条第3项规定没有参加创作,为谋取个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行为,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
    2023-06-08
    251人看过
  • 使用同名是否构成姓名权侵权
    虽然具有相同名字并不视为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即使某人故意将其名字修改至与其他人相同,那么这样的行为同样也不会被判定为侵权。然而,如果有人恶意利用相同名字来制造混乱并从中谋取不当利益的话,便有可能涉及到侵权问题。所有自然人在法律上都拥有姓名权,他们有权根据法定义务,自由地决定、使用、改变或授权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唯一的限制就是必须遵循公共秩序和良好道德规范。《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
    2024-08-04
    270人看过
换一批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署名权
    词条

    署名权是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 署名权应当具备以下内容: 1、署名或不署名的决定权; 2、署名方式决定权; 3、署名排列方式决定权; 4、署名指示权。... 更多>

    #署名权
    相关咨询
    • 2022年合作作品署名权可以放弃么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2-08
      合作作品署名权不可以放弃,所谓放弃的意思表示无论是协议还是单方声明都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且放弃署名权的涵义仅仅是作者同意自己不署名,这本身其实是署名权的行使方式,作者行使署名权的方式就包含有署真名、笔名及不署名等。
    • 盗用别人名字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构成侵权吗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7
      作者的署名权包括:决定是否署名以及署名的方式(如署真名、笔名、网名)和署名的顺序;禁止未来参与创作的人在作品上署名;禁止他人假冒署名,即有权禁止他人盗用自己的姓名或笔名在他人作品上署名。因此盗用别人姓名在自己作品上署名构成侵权,侵犯了被署名人的署名权。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维权。
    • 冒名文案作品是否侵犯署名权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4
      冒名作品侵犯署名权。 冒名,又称署名的冒用,即侵权人滥用姓名权或姓名变更权,通过变更姓名等方式规避法律的行为,将作品往往是伪劣作品,冒用知名作家或畅销书作者的姓名或署名发表、出版,以获得名誉、牟取不合法经济利益的侵权行为。 《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
    • 一个人可以放弃署名权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15
      署名权属于著作人身权,不得放弃或转让。放弃署名权是作者同意不在作品上署名,而不意味着他人可以在其作品上有权署名。如果作者单方声明或者协议放弃署名权,则该行为是无效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
    • 放弃职务作品署名权可以吗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5
      放弃职务作品署名权是可以的,但必须由当事人同意,如果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未对当事人的职务作品进行署名则构成了侵权行为,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进行处理,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