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工(包括农民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机关(以下简称“工伤认定机关”)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2)劳动合同文本及复印件或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3)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工伤认定机关应当当场或在15日个工作日内下达《工伤认定补正通知书》。5、工伤认定机关对申请不予受理的,下达《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6、工伤认定机关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对事故伤害或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应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证件。职工或者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7、工伤认定机关自决定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在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书》分别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和用人单位或者诉讼代理人,并抄送经办机构。送达《工伤认定决定书》时应填写工伤认定文书送达回证。
8、工伤认定结束后,应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至少保存20年。
-
公司如何应对发生的工伤事故
344人看过
-
如何在工伤事故发生后寻求赔偿?
187人看过
-
事故发生保险公司不赔偿如何办
381人看过
-
发生工伤,是如何向公司索要赔偿
71人看过
-
因工发生交通事故,如何获得工伤赔偿
114人看过
-
租车发生事故后如何赔偿租车公司
134人看过
直系亲属一般指的是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血缘联系的亲属,其中包含有配偶、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等等,如果养父母因为收养、或者抚养关系也能成为直系亲属的关系,例如收养人与收养的... 更多>
-
如果发生工伤公司不赔偿该如何办湖北在线咨询 2022-09-16发生工伤公司不赔偿怎么办: 1、先申请企业作为申请人,在职工发生事故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之日起30日内。职工作为申请人,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醒注意:要是企业没在规定的30日内申请认定的,受伤职工千万记得要在1年内去申请工伤。 2、等工伤认定决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3、单位不承认工伤时要是职工或者近亲属认为是
-
因公事故发生工伤,应该如何索赔山西在线咨询 2022-04-22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
闯红灯发生事故保险公司要赔偿吗,闯红灯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如何赔偿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30闯红灯发生事故保险公司要赔偿,因为违章不属于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 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和垫付的损失的规定如下: (一)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损失; (二)被保险人所有的财产及被保险机动车上的财产遭受的损失; (三)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停业、停驶、停电、停水、停气、停产、通讯或者网络中断、数据丢失、电压变化等造成的损失以及受害人财产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的贬值、修理后因价值降低造成的
-
车辆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如何赔付?保险公司对事故发生的损失赔偿?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4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人在事故中所负责任的大小,赔偿所有应赔偿总金额的80%-95%(其余部分为保险条款规定的免于赔偿部分)。被保险人在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赔偿80%,负主要责任的赔偿85%,事故双方负同等责任的赔偿90%,被保险人负次要责任的赔偿95%。保险金额由投保人和保险人从下列方式中选择确定,保险人根据确定保险金额的不同方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一)按投保时保险车辆的新车购置价确定。保险合同中的
-
发生工伤事故赔偿纠纷如何处理?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05工伤事故赔偿纠纷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处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向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