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没有钱不能执行怎么办”这个问题要分清对方是否真的没有钱,是否故意隐匿财产造成没有钱拒绝还款。对方没有钱不能执行的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冻结其房产,银行卡,工资卡,微信钱包等或者中止执行,确实什么财产都没有的,冻结不了的,可以等对方有钱了再继续执行。
法院不能执行的财产有哪些
1、绝对不能执行财产包括由立法规定的不可执行财产:
(1)被执行人、与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以及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财产。
(2)被执行人获得的具有特定纪念意义的物品。
(3)有关抚养子女的债权、赡养父母的债权,被执行人的基本保险基金。
(4)被执行人从事职业、技艺或手艺所必需的工具、物品和书籍,被执行人未公开的发明或者未发表的著作。
(5)被执行人有义务为提供公共服务而保存的物品,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用于身体缺陷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医疗物品。
(6)法律或者司法解释专项规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2、相对不执行的财产是指一般不予执行,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满足特定条件情况下才能执行,通常是不作为执行标的财产。
(1)处于承包经营期限以内的土地财产权,只有在缺乏其他动产的情况下,才能独立于不动产单独予以执行。
(2)正在航空运输中服务中的航空器、航线上航行的船只,铁路运行中的列车,除非法律特别规定,或者法律特别授权不执行。
(3)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生活费用,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费用和物品。
(4)一些物品只能在特殊的时间执行扣押。
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如果有保证人的,可以要求保证人偿还。如果没有,债权人应了解债务人的工资能不能抵债,不能盲目追讨债务。债权人去法院告了债务人以后,法院也不是随意执行债务人的财产的,债权人应了解法院不能执行的财产有哪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纠纷。也可以来电咨询律师,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
-
对方缺乏执行能力,法院判决结果如何?
71人看过
-
如何解决鉴定材料缺乏质证的问题
131人看过
-
强制执行资金缺乏应对策略
221人看过
-
离婚后抚养费纠纷:如何应对缺乏资金的问题?
176人看过
-
缺乏资金如何应对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况
111人看过
-
老赖缺乏资金该如何应对?
227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对方缺乏执行能力,如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湖北在线咨询 2024-11-07在法院强制执行以追讨欠款时,如果被执行人没有任何资产可供执行,法院唯一的选择是暂停执行程序。只有在发现被执行人拥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之后,法院才能重新启动执行程序。 如果被执行人已经将财产进行了非法转移,法院有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6条的规定,对其采取拘留、罚款等惩戒措施,并强制追回被转移的财产。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6条,当事人必须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
-
对方缺乏执行能力,法院如何采取强制措施?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06如果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对象没有足够的钱来偿还债务,法院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法院可以主动联系各大银行以及其他相关单位,调取被执行人的各种账户信息、股票投资情况等等,一旦找到了可以抵债的资产,法院就可以立即进行划拨或者变卖等操作。 2. 如果被执行人真的没有钱,但却有房产之类的固定资产,法院也会考虑进行拍卖。只要拍卖所得的钱足够还清债务,剩下的部分还是得归还给被执行人。 3. 如果执行
-
缺乏条件成立业委会的小区物业问题解决方法北京在线咨询 2024-11-18关于未配置物业管理的住宅区应由谁进行监管的问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建筑物的保修期内,负责物业管理的是开发建设企业。保修期到期后,房屋的所有权人(即购房者)需要对专有的住房部位进行维修保养工作。 即使住宅区内部没有配置物业管理机构,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讯及有线电视等专门的经营服务单位也应该直接为广大住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收取相关的使用费。 这些服务单位还将依法承担起住宅区内各类
-
公司缺乏资金拖欠员工工资的解决途径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08如果公司的账户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工资,可以参考下述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1. 如果确实是无法支付工资,可以去当地劳动部门寻求帮助。他们会要求老板立即提供资金支持。 2. 如果老板故意转移资产以避免支付工资,可以考虑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 3. 如果公司破产了,那么首先需要还清债务,然后再支付工资。
-
关于房地产公司资质缺乏的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5违反规定,未取得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超越资质等级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由县级以上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