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角度说,人肉他人是否违法,要看公布的信息属不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如果一旦发生疑似大程度被泄露或是侵权违法的行为,那么违法者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泄露信息的网站也要承担相应责任。网上人肉除了侵犯隐私权,还会引起网络暴力等危害他人的行为。如果未经公民许可进行人肉公开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以及非法资本公民财产状况,刺探他人的私人文件内容,那么属于违法行为。
从人肉搜索谈互联网时代的隐私权保护
现在谈起人肉搜索,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它是一种搜索方式,通常是提问者在网上发帖提出问题,其他网民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来跟帖,回答其所提出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我国法治化进程的逐步加快,这种所谓的人肉搜索或者是网络通缉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肉搜索中的法律是非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其中争议最多的就是人肉搜索是否构成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在这种人肉搜索时代,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公民的隐私权问题。
笔者认为,人肉搜索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规制,否则任其发展下去的话,将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一般来说,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其核心内容是公民对自己的隐私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支配,不受他人左右。隐私权性质上属于人格权,属于私权。隐私权所保护的隐私,是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不能作任意的扩张或者限制的解释。而人肉搜索,恰恰是把个人隐私在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公布于传播速度如此之快的互联网上,这样就严重侵犯了被搜索人的隐私权,破坏了人类在隐私权领域已经建立起来的潜规则。虽然大多数的人肉搜索是为了惩恶扬善,为了帮助受到伤害的人,让某些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有所警惕,有所收敛,但是任何事务都具有两面性,一旦放纵了这种搜索方式,将来人肉搜索也会成为某些人满足一己之私、泄愤报复的有力工具,到那个时候,后果就难以预料了。因此在立法中明确隐私权及隐私权的保护方式就变得势在必行。
从我国的现行立法来看,民法中还没有有关隐私权的直接法律规定,有的仅仅是间接的法律规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这显然不符合科技和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也不利于对公民隐私权全面、充分的保护。我国立法中关于隐私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宪法和民法有关人生权和财产权的规定中,刑法中也有相关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公民隐私权受到侵犯,不能以侵犯隐私权为由提起诉讼,而只能以侵犯名誉权提起诉讼。隐私权和名誉权是两个独立的人格权,都有各自的定义和使用范围,怎么能用名誉权来替代隐私权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笔者认为,在我国要探索隐私权的保护方式,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同时借鉴外国好的做法,双管齐下,这样才能探索出一套完整的隐私权保护体系。具体来说,首先应该在立法上确立对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一种人格权,首先必须在民法中给予明确的规定。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应该在人身权中将隐私权做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并且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未经本人同意或者其他法定理由,任何人不得公开、泄露、侵犯公民的私人信息。这样就规定了隐私权的直接保护方式,大大加强了对隐私权的保护。同时也为人肉搜索方式留下了可以发挥其有利作用的空间,即本人同意或者法定理由”。
其次,针对人肉搜索行为,也应该在法律中单独规定。因为其造成的影响太大了,一旦发起人肉搜索,那将是全世界的人对准一个焦点发起攻击,来自四面八方的子弹”都朝着一个人齐发,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人肉搜索也有其自身的优点,例如,今年上半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就对老赖”发起了人肉搜索,把人肉搜索运用于执行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立法中对人肉搜索作出有条件的规制,限定其行使方法、目的,明确其责任主体以及责任承担方式,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的优点,把其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再次,就是在国家立法对人肉搜索行为还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的同时,各地可以先行出台一些地方性法规、规章对这种行为加以规制。因为国家启动立法程序毕竟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在此之前,针对人肉搜索严重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地方可以先行立法,这样可以暂时遏制人肉搜索的滥用。当然,要想彻底的使人肉搜索方式得到合理化适用,还是要依靠国家法律的出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一百条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
立法规范人肉搜索的可行性
274人看过
-
人肉搜索的法律边界在哪里?
480人看过
-
浅谈人肉搜索涉及的法律问题
119人看过
-
人肉搜索是否违法人,肉搜索的责任该有谁来承担
93人看过
-
网络人肉搜索犯法吗?
490人看过
-
民法典对人肉搜索的规定
425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
人肉搜索是否侵犯了名誉权,人肉搜索中涉及的哪些问题是法律规定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5“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络信息搜集方式本身具有“价值中立性”,它既可以被用作合法、正当目的,也可以被用作非法目的。目前“人肉搜索”中涉及的问题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隐私侵权问题,一类是名誉侵权问题。对于第一类问题而言,是否构成隐私侵权,要视所征集和提供的个人信息类型而定。如果单纯征集和公布他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与人格尊严名誉直接关系的个人信息的话,并不构成隐私侵权;只有擅自公布他人的
-
人肉搜索是否是违法行为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5人肉搜索是违法行为,人肉搜索将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当时是违法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
名誉权人肉搜索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8隐私权 人肉搜索更多情况下,侵犯的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的内容包括隐私隐瞒权、隐私利用权、隐私维护权和隐私支配权。隐私权人有权隐瞒自己的隐私,其他任何人未经隐私权人同意都不得以披露、利用等方式和手段对他人隐私权进行干预,否则就构成了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但现实中,侵犯隐私权的行为通常以侵犯名誉权来定责,因为一般情况
-
人肉搜索会被抓吗人肉搜索会不会侵犯隐私权云南在线咨询 2023-05-221、人肉搜索是违法的,不会判刑,但是造成受害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