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施惠发生交通事故的,是需要进行赔偿的。好意施惠是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与法律行为不同,好意施惠的行为也是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但行为人不具有发生一定私法上效果的效果意思。好意施惠关系不会产生合同关系,但它不排除侵权之债的成立。关于好意同乘造成乘客损害,驾驶人的责任性质应为一般侵权责任。
一、司法解释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将交通事故中的机动车一方评价为物理上的强者,机动车一方对于非机动车一方、行人所承担的责任要比机动车之间的责任更为严格。而机动车一方内的驾驶人和乘车人之间,《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并无特别规定,理应适用一般侵权规则。同时,为贯彻对有偿受益人的保护高于对无偿受益人的保护的原则以及鼓励相互帮助、好意实惠等行为,因此即使驾驶人有过错的,人民法院也可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适当减轻驾驶人的责任。
由于免费搭乘涉及法定的免票情形,酒店、大型超市促进经营提供的免费班车,房产开发公司的免费看房车等情形,此类情形应为以营利为目的,造成乘客损害,无适当减轻的理由。即:免费搭乘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损害,被搭乘方有过错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适当减轻其责任。搭乘人有过错的,应当减轻被搭乘方的责任。其中搭乘人的过错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明知机动车存在超载或者驾驶员酒后驾驶、未取得驾驶资格等明显行驶风险,受害人坚持搭乘的;受害人明知机动车存在超载或驾驶员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风险,草率搭乘车辆的等情形。
-
好意施惠关系中乘客受伤施惠人是否需要赔偿?
214人看过
-
好意施惠搭便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归责原则是什么
290人看过
-
交通事故中好意施惠的利害分析
125人看过
-
好意同乘发生交通事故,侵权人要赔偿哪些费用?
322人看过
-
交通事故发生无人伤认为全责是否需要赔偿
239人看过
-
发生交通事故好意同乘如何
294人看过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多>
-
好意施惠发生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请求权主体及责任认定是怎样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07好意施惠行为:指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关系。其旨在增进情谊的行为。当然如果你是接受委托,专门送他去某地的话,那就不是好意施惠,如果是法律意义上的无偿委托,送他的过程中,你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时,你依然要承担赔偿责任。好意施惠情形下造成对方损失的一般不会承担赔偿责任。但个人认为如果施惠人在施惠过程中存在过错,尤其是故意或者重大过
-
如何处理好意施惠的交通事故?河南在线咨询 2023-05-29第一百三十三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三十四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基于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成立,也可以基于单方的意思表示成立。
-
民法典规定好意施惠人自己发生意外受损需要赔偿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4-08-30好意施惠行为是当事人之间无意设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由当事人一方基于良好的道德风尚实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行为。该行为对好意施惠人不形成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好意施惠人非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无需对受惠人因好意施惠所引发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民法上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应负注意义务的疏忽和懈怠。判断过失(过错)程度主要是考量行为人的注意义务。民法理论上将注意义务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普通人的注意义务。该注意义务以
-
交通事故受了轻伤,好意施惠中施惠人收到人身损害应该赔偿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17好意施惠是施惠人基于一定的意思而表示在外的行为,施惠人不具有发生一定私法上的效果意思,不是民事法律行为,而只是一种事实行为。好意施惠关系也不是合同关系,对双方无法律上的拘束力,当事人之间也不产生债的法律关系。施惠人一旦开始实施施惠行为,就必然负有对他人的人身和财产的保护义务,这是与其主行为附随而来的义务,因此好意施惠应当是安全的,施惠人由于没有正当履行其可以控制或者避免的附随义务,导致他人的人身、
-
员工下班路上发生交通事故, 公司是否需要赔偿, 需要赔偿多少?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07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属于工伤!工伤医疗休假天数,需要主治医师出具休假建议证明,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根据医疗终结期确定,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自受伤之日起30天内,用人单位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没在30天内提出工伤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