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想启动维修资金但有没交的业主业主委员可督促其及时交付,拒不交付的需自行承担维修产生的分摊费用,业主拒不承担分摊费用的可以依法起诉至法院,由法院进行追缴。
一、楼上往楼下漏水谁负责任
由于漏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楼上装修时防水处理不合格,二是开发商交付的装修房防水出现质量问题。
当楼上是毛坯房自行装修的情况时,应当首先告知楼上邻居,以友好协商的态度要求楼上尽快处理,若邻居不配合,可以联系物业管理公司,由其负责与楼上业主沟通处理。
若是开发商交付的装修房出现漏水,应当告知楼上,并立即联系物业管理公司,由物业出面让开发商按照质保协议进行维修。若已经过了质保期,应当让物业责令楼上业主自行维修。
若楼上业主过物业拒不配合,应当拍摄照片、视频等证据,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社区干警反应情况,若仍然解决不了,可以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
二、电梯维修该业主出钱吗
很多业主对《物业管理条例》不了解,认为交了物业费就不应再承担电梯维修费,因此不愿出钱维修。于是,很多物业公司都会主动承担一部分维修费用,剩下的由业主均摊。一般是由物业公司承担,电梯的维护保养是由电梯公司或委托的维保单位进行。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相关条款,若无专项维修资金,小区电梯维修费用应该由每个业主按比例支付;物业公司利用小区内业主共有场地、设施设备进行经营(做广告)的,所得收益归全体业主共有,业主有权要求物业对该部分收益的支出予以公开。电梯属于公共设施,归全体业主共有。通常来讲,小区电梯大修或更换,物业公司是不需要承担费用的,他们也是承担不起的。电梯坏了本身就是业主的责任,物业公司毕竟只是业主聘请的,如果有些业主自己都不重视不承担责任,物业公司就更不需要承担责任。
三、房屋有质量问题怎么赔偿
《建筑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质量。”商品房交付使用后,购房人认为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重新核验,确属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购房人有权退房,给购房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这里必须提醒购房人注意,委托核验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且委托哪个机构来检测买卖双方须经协商达成一致,如双方协商不成应申请法院指定检测机构,否则单方委托的检测机构如果得不到另一方的认可,其检测结果则没有法律效力。
如果房屋在交房满五年后,出现了渗水等质量问题,则要根据出现问题的具体部位,来找直接负责方。如果是自用部分损坏,如卫生间马桶漏水、水管破裂等,业主需要自己掏钱维修,物业可帮助联系有关维修人员。如果非人为造成的问题出现在共用部分,如大楼东墙渗水、下水道淤积等,则物业联系维修后,维修资金需要整栋楼的居民分摊。如果出现在公用部分,如小区内道路损坏、栏杆磨损等,则由物业提取小区物业维修资金维修。
-
老旧小区有业主不交维修金怎么办
364人看过
-
小区物业维修资金业主可以用银联卡交款吗
53人看过
-
业主必须交纳专项维修资金吗
348人看过
-
不交物业维修资金就办不了房产证
359人看过
-
西安业主交的维修基金该怎么用
54人看过
-
业主未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能否交付房屋
433人看过
业主是指房屋所有权人,按其拥有的物业所有权状况,又可分为独立所有权人和区分所有权人。区分所有权人是指数人区分一幅土地上同一建筑物而各有其专有部分,并就其共用部分按其应有部分有所有权者;独立所有权人是指某土地上的建筑物仅属于某一业主。... 更多>
-
-
业主要交维修金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3-09-15业主在物业管理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管理规约、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二)遵守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使用、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的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三)执行业主大会的决定和业主大会授权业主委员会作出的决定;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专项维修资金;、 (五)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用;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
买房子的时候小区物业没有要求缴纳维修基金,办理了过户之后要去缴纳维修金,不交维修基金会怎样?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6可能导致拿不到房产证,一般开发商(或物业公司)是代理缴纳维修基金,可以不交维修基金吗?据我知道开发商也要按一定份额缴纳维修基金的。所以还是在交房前缴纳房屋维修基金。公共维修基金就是对你们业主所在小区,你们业主所享受的一些基础设施:电梯,公共位置的电灯的一些公共设施的日常的维护,以及损坏后的维修基金,这些都是必要交的,而且都是给房管局收的
-
-
物业公司未交房维修资金该向业主索赔怎么办四川在线咨询 2022-12-01业主未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不能交付房子。房子业主未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不能交付房子。房子买受人交存首期专项资金的行为属于民事义务行为,房子买受人如违反该义务,依法应由其所在的业主大会或相关民事主体依法追责,该类纠纷应由民事主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