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对象条件的几个探讨问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5 20:42:58 77 人看过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同不法侵害作斗争的一项权利,是正当的合法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作为国家赋予公民的一项合法权利,既不是一种报复,也不是一种惩罚,更不是一种私刑,而是在紧急状态中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通过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来达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以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手段。因此,行使这种权利,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不能任意滥用。同时,也要明确正当防卫还是我国公民应尽的道义上的义务。有条件进行正当防卫而不实施正当防卫,逃避同正在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放任违法犯罪分子胡作非为,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受侵害的人,应当受到道义上的谴责。具有特定义务的人,如人民警察,逃避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构成不作为形式犯罪的,还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目前,在刑法学界,就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存在着几个有待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此谈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动物能否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

笔者认为,对动物的侵袭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动物的侵袭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1、动物的主人故意驱使自己的动物去侵袭他人。如:刘某唆使其训练有素的猎犬去咬张某的鸭子。在这种情况下,刘某的行为是不法侵害,猎犬是刘毁损他人财物的工具,张某可以实行正当防卫。看起来张某是对猎犬反击,损害的是动物,但实际上受损害的仍是猎犬的主人刘某,即损害了刘的财产。反击猎犬,就是损害刘的财产利益,真正受损害的是刘某本人,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反击动物的侵袭是正当防卫行为。

2、某人的动物被别人驱使而侵袭他人。如:朱某把金某的牛偷偷牵出来撞人家,受到威胁的人把牛打伤或死。在这种情况下,打死牛的行为是紧急避险行为。紧急避险有一个特点,就是所损害的不是不法侵害者的利益,而是与侵袭无关的第三者的合法权益。不法侵害者是朱某,牛是金某的,金某并没有实施不法侵害,把金某的牛打死了,使他的合法财产受损,显然是紧急避险,不是正当防卫。

3、某人的动物自己跑出来伤人,造成对别人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把动物打死,也视为紧急避险。

二、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能否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

1、对未成年人的正当防卫问题。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可想而知,正当防卫的起因一般是危害性较大的不法侵害,因此,对实施不法侵害的已满14周岁的人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刑法指出,不满14周岁的人不负刑事责任,在这些未成年人实施侵害行为时,可否实行正当防卫?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应该联系防卫人的主观认识进行具体分析。防卫人如果不知道侵害人是未成年人,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知道侵害人是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正当防卫的条件上就要加以限制。要求防卫人谨慎对待实施侵害的未成年人,对他们进行防卫,不能像对待犯罪分子那样,只要有可能,就要避开他们,或者教育、训斥他们,夺下他们手中的凶器,或者用其他措施把他们管束起来,不要轻易伤害他们。只有在合法权益遭到十分紧迫的侵害的危险状况,当时当地无条件采用其他方法躲避或制止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实行正当防卫。

2、对精神病人的正当防卫问题。我国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识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笔者认为:精神病人没有责任能力,他们的行为不能构成犯罪,他舞刀弄棍的行为是一种病态反映,并不受思想支配,对精神病人的侵袭,被害人则要尽量躲避,不能轻易地实行防卫,若不知道侵害人是精神病患者,被害人或者他人应该采取尽量不伤害他而又能保护合法权益的方法,能躲避可以先躲避,然后采取其他措施把精神病人管束起来。只有在无法躲避,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采取伤害精神病人的方法,这种行为是正当防卫。一般来说,实施防卫的不得已性不是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对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实施的侵害行为实施防卫时,不得已性便成为附加的正当防卫的合法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所实行的防卫行为就不是正当防卫行为。我国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所以,对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实行正当防卫,因为这时,间歇性精神病人能够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2日 18: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探讨正当防卫的正确运用方法
    要满足4个条件: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怎样正确认定贪污罪贪污罪的四个构成要件包括: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物的所有权;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2023-07-17
    426人看过
  • 正当防卫认定方法探讨
    同时具备以下五个条件的,属于正当防卫:1、起因条件:不法侵害事实客观存在;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或者有充足理由认为马上将要发生;3、主观条件:正当防卫人做出防卫行为是为了避免国家或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人身以及财产利益遭受不法侵害;4、对象条件:针对侵害人做出的防卫行为;5、限度条件:不超过必要的限度。2020正当防卫的满足条件有哪些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有五个:(一)、须有不法侵害行为,且不法侵害必须是实际存在的,这是正当防卫成立的起因条件。所谓不法侵害行为,是指客观上发生的社会危害行为。而社会危害行为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在客观上又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犯罪行为。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某种侵害行为,在客观上具有社会危害寄害性,而其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并不具有故意或过失。需要注意的是,正当防卫是法律为公民设定的一项权利,它只有遭到不法侵害时才能行使。如果不存在侵害,正当防卫就无从谈起。
    2023-07-01
    322人看过
  • 对正当防卫一些问题的理解
    结合我国97刑法第20条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的概念以及其构成条件、防卫过当和无过当防卫作了阐述,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如:不法侵害的理解、防卫过当的条件、无过当防卫的适用条件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无过当防卫二、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构成条件:关于正当防卫,我国新刑法第二十条分三款进行了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较旧刑法有可了以下变动:1、增加了保护利益的内容,扩大了
    2023-05-05
    340人看过
  • 正当防卫理关于若干问题探索
    关键词防卫权正当防卫违法性职务违法紧急避险一、正当防卫的本质及其法理依据(一)正当防卫的本质我国刑法理论认为正当防卫是一种权利,是国家为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通过法律授予公民的一种权利。(二)正当防卫本质的法理依据按照马克思主义刑法学的观点,在刑法中所以规定正当防卫制度,是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密切相关的。要从根本上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本质,应当从犯罪的本质特征来解释是比较可取的。正当防卫行为排除犯罪性的本质就在于它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的理论根据在于:第一,在权利的层面上,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而且又是一种相对的权利,防卫不过当是法律要求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时必须承担的义务。这就要求:一方面,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的人不得对其法律义务的违反,否则要负刑事责任;另一方面,行使不法侵害的人有义务丧失其部分合法权利,因此,正当防卫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第二,在哲学的层面上,国家权力的设立是为了
    2023-05-31
    447人看过
  • 与正当防卫相关的两个问题
    (一)特殊防卫。《刑法》第20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实际上,这是对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突破。法律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行凶、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其侵害的强度极大,对人身安全的危害极其严重,而且具有高度的紧迫性,从而产生极大的危机恐惧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必须采取可能导致侵害者伤亡的暴烈的防卫手段才有可能制止不法侵害,也就是说,这种造成不法侵害者伤亡的暴烈的防卫手段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因而是合理的、适当的。(二)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其基本特征是:首先,在客观上具有防卫过当的行为,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的损害。其次,在主观上当事人对其过当结果有罪过。应当指出的是
    2023-08-12
    443人看过
  • 对几类特殊侵害主体的正当防卫问题
    按理论界的通说,正当防卫的目的在于排除和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某人遭到侵害,就可以对不法侵害实施者予以防卫。这一点在不法行为实施者具有正常认识和意志能力时,是毫无疑问。但如果不法行为实施者没有人所特有的认识和意志能力,或者在这方面能力存在缺陷,受侵害人是否当然具有防卫的权利,如果具有这种权利,是否又可用正当防卫理论进行解释呢?本文拟对几类特殊主体的不法行为进行正当防卫问题谈点看法。1、对动物的正当防卫问题我们认为,对动物侵袭的问题要作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动物的侵袭大体上有三种情况:(1)动物的主人故意驱使动物去侵袭他人或他人财产。例如,甲唆使其训练有素的猎犬去咬乙的家禽。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属于不法侵害行为,猎犬是甲毁损他人财物的工具。这时如果乙殴打猎犬,表面看来,乙是对猎犬加以反击,但实际上受损害的仍是猎犬的主人甲,反击猎犬,就是损害甲的财产利益。所以在这种条
    2023-06-11
    380人看过
  • 对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界定的探讨
    [关键词]:正当防卫不法侵害主体刑法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含义,由于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造成了在正当防卫理论上的争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为此,对何谓“不法侵害”,笔者拟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对不法侵害的含义,在新旧刑法中都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从新旧刑法的有关条文看,在刑法的立法技术上涉及“不法侵害”一词时,可以看出并不只是限指触犯了刑事法律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也包括与犯罪手段基本相同,但尚未触犯刑法的一般违法行为和虽然触犯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结合我国79年刑法以及新刑法的规定,众多的法律工作者都认为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而
    2023-10-15
    289人看过
  • 防卫过当致死责任归属问题探讨
    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过失致人死亡,以故意伤害罪论处,但在量刑时应当减轻或免除;第二种情形是防卫后出于其他原因故意实施损害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应当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防卫过当的认定(一)既要分析不法侵害的手段、缓急、参加人数等,又要分析防卫的地点、手段、后果及主体的体力和心理态度。经过对比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如果认定防卫强度和不法侵害强度基本相当,那正当防卫不过当,而如果防卫强度明显大于不法侵害强度,这种强度又不是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须的,即是悬殊的或是完全多余的,这就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二)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法益性质,决定着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正当防卫的强度和时间上的缓急。而对于一般轻微的法益遭到的不法侵害,即使防卫行为不能保护,也不能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伤亡。(三)不法侵害已经着手,形成了侵害的紧迫性,但侵害强度尚未
    2023-07-05
    386人看过
  • 探讨中国正当防卫的合理性
    中国怎样才算正当防卫。根据刑法的规定需具备: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限度条件五个条件才能构成正当防卫。一、起因条件不法侵害现实存在正当防卫的起因必须是具有客观存在的不法侵害。对于精神病人所为的侵害行为,一般认为可实施正当防卫。二、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才能对合法权益造成威胁性和紧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卫行为具有合法性。不三、主观条件正当防卫要求防卫人具有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前者是指防卫人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后者是指防卫人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动机。防卫挑拨、相互斗殴、偶然防卫等都是不具有防卫意识的行为。四、对象条件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侵害人本人防卫。由于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针对其本身进行防卫,才能保护合法权益。五、限度条件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怎样界限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从总的来讲,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
    2023-07-19
    190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边界与限度探讨
    正当防卫的限度: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2、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是什么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据此,正当防卫包括一般防卫和特殊防卫,一般防卫的条件是:起因(现实的不法侵害)+时间(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主观(防卫意图自卫)+对象(不法侵害本人)+限度(未明显超限
    2023-07-05
    142人看过
  •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一)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的范围。就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3、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4、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进行防卫,属于假想防卫。对于假想防卫,应视行为主观上有无过失而予以不同的处理。(二)时间条件。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之时实行,不能实行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三)对象条件。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不能及于第三者,至于不法侵害者是否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对于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实施的不法侵害,只要具有紧迫性,
    2023-02-18
    101人看过
  • 这个问题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怎么理解呢
    正当防卫一般指当事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进行制止的行为;而防卫过当为该类制止行为超过其必要限度导致重大损害的情况。《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怎样界限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从总的来讲,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就是正当防卫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的,就是非正当防卫的行为。而怎样具体划分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的界限,并正确认定和处理非正当防卫行为,在实践中也还存在许多认识问题与实际问题,值得在理论上加以研究和探讨。非正当防卫行为,主在有防御行为、假想防卫、事前防卫、防卫挑拨、防卫不适时、防卫过当、逆防卫、无限防卫等等。下面将对相关行为进行阐述。(一)假想防卫假想防卫是指一个人由于想象和推测,在认识上产生了错误,把实际上不存在的侵害行为误认为存在,因而错误的实行了防卫,造成他人无辜的损害。(二)事前防卫事前防卫即对于只是流露侵害意图
    2023-08-12
    400人看过
  • 对特殊对象能正当防卫吗
    对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者(如精神障碍者)的不法侵害可否实施防卫行为。《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为了对合法权益的保护,对防卫行为的起因——不法侵害,原则上应采取客观主义倾向,即不法侵害者的行为不以有责为必要,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者或精神病人也可以成为正当防卫的对象。但如果明知侵害人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精神病人,要尽量采取共他方法避免损害,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其实施防卫打击,以制止其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如某甲指使精神病人伤害某乙,某乙对精神病人实施的人身侵害可否防卫如果明知其是精神病人,首先要尽量回避,回避不能时也可适度防卫;不明知的,可正常实行防卫。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又称自我防卫,简称自卫),是大陆法系《刑法》上的一种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
    2023-02-24
    418人看过
  • 正当防卫量刑确定方式的探讨
    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允许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者造成损害的上限,也就是说,防卫人的防卫行为既正好足以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又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合理范围外的重大损害。正当防卫超出必要限度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限度的把握1.不法侵害的强度。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2、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险程度。不法侵害的缓急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
    2023-07-03
    6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对象条件的探讨问题对象有哪些条件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5
      1针对正在进行中违法行为2制止当对方丧失进攻行为时立即停止3对当原则
    • 防卫实施对象的正当防卫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10
      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不能及于第三者,如果对第三者实施,属于故意犯罪。如果针对不法侵犯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其亲友进行防卫,不仅不能达到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新的不法侵害。 至于不法侵害者是否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并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对于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实施的不法侵害,只要具有紧迫性,不管事前是否知道其为未达法
    • 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成立正当防卫的条件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11
      (一)起因条件。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指存在着具有社会危害和侵害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1、必须有不法侵害存在。 2、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不法侵害的范围。就该包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3、不法侵害必须是现实存在的。至于不法侵害的程度,通常限于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紧迫性的不法侵害行为。 4、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所实施的。事实上不存在不法侵害,行为人误认为存在不法侵害而对臆想中的侵害进行防卫,属
    • 正当防卫的实施对象和程序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2
      正当防卫的实施对象: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指正当防卫只能对非法侵害者本人实施,不能对第三者实施,对第三者实施是故意犯罪。对非法侵权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其亲戚朋友在内进行防卫,不仅不能达到防止非法侵权,还有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反而有可能造成新的非法侵权。至于非法侵权人是否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影响正当防卫的成立。对未成年人和精神患者实施的非法侵害,如果有紧迫性的话,无论事先知道
    • 关于治安案件中的正当防卫问题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29
      一般认为刑事案件中有正当防卫,所以治安案件中没有正当防卫。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采取的制止非法侵害的行为,对非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但《行政处罚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都没有规定正当防卫可以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