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刻印章的判刑:私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私刻国家机关的印章的,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如果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和私刻印章有关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三)伪造、变造、倒卖车票、船票、航空客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或者其他有价票证、凭证的;
(四)伪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者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的。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私刻公章怎么判,私刻公章判几年
125人看过
-
私自刻章刻的是公章要判多久
460人看过
-
私刻印章追诉时效是多久
280人看过
-
六安一男子私刻印章诈骗钱财被判刑
169人看过
-
签名被人私刻印章法院判侵犯姓名权
109人看过
-
刻章地方能私自印公章吗
303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私刻印章会不会被中止诉讼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3私刻假章并使用是私刻公章罪,在认定刻字业承制公章违反治安管理的治安案件中,要注意与伪造、变造、私刻公章罪相区别。后者不仅包括刻字行业,还包括其他有伪造、私刻或者仿造其他单位公章的单位或者个人。前者只是没有按照刻字业的管理规定承制公章,有的是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者主观认为,不会发生问题,存在侥幸心理。
-
私刻印章怎么处罚,会判刑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8国家机关的印章代表了国家机关的相应权力,国家机关的职能是国家授权的。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劫、毁灭国家机关印章的行为,会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当然会受到严惩。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至十年有期徒刑,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处三年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
-
私刻公章, 问诈骗罪判多少年北京在线咨询 2022-04-05要看那公章是什么“单位”的?还有,用那公章干了什么事情?首先,那个公章是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那就构成了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次,如果那印章进行诈骗或者招摇撞骗的,私刻公章为牵连犯,从重罪处罚。
-
-
挪用公款,私刻公章,三十万会判多少年青海在线咨询 2022-09-05判多少年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33号(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处犯罪活动,根据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