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不满十岁,怕影响身心健康能拒绝探视权吗?
子女是有权利不接受探视的,并且也不可以强制子女进行探视。
1、如果孩子是被教唆、利诱、恐吓而表示不愿接受探视的情形
对于子女是受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当事人或家人的教唆、利诱、恐吓而表示不愿接受探视的,人民法院就应当继续执行案件。此时法官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节对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可采取罚款、拘留的强制措施,责令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2、子女的年龄和实际辨别能力判断
根据子女的具体年龄和实际辨别能力,正确判断出子女拒绝自己父或母进行探视的真正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依法处理。如果孩子有判断能力,就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不能强制执行。
3、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
法官责令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配合法官对子女进行思想教育,以说服子女同意并接受父母另一方的探视。
由于探视权是与人身相关的权利,因此即使在法院做出判决之后,一方不履行的,那么也无法强制执行。而法院只能要求监护人予以配合。
二、几周岁可以拒绝探视
离婚后孩子几周岁可以拒绝父母探视,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律只规定了,双方离婚后,父母都有探视孩子的权利,以及在探望孩子时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时,可以要求中止探望权,也就是停止探望孩子。
《民法典》第三十六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是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
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
儿童一岁多能拒绝探视吗?
408人看过
-
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要因
115人看过
-
儿童是否有权拒绝接受探视
128人看过
-
影响安全的十种不健康心理
453人看过
-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探视有哪几种
366人看过
-
猥亵儿童能提岀身心健康精神损失赔偿吗
380人看过
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对子女享有按约定,或者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遵循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抚养的子女,或将子女短暂接回共同生活的权利。探望的方式一般可以分为探望性探视和和逗留式探视。... 更多>
-
儿童拒绝探视,可否申请变更抚养权?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25根据实际情况,对方阻挠探视权不能作为变更监护权的理由,但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变更监护关系的,可以要求变更监护权。根据法律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二)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履行抚养义务或虐待子女,或者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3)8岁以上的孩子,想和对方一起生活,对方有抚
-
儿童到十岁还有探视权么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12子女探视权10岁并没有终止,未成年的子女都是有探视权的。但是如果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如果探视权受阻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
-
探望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可以中止探望权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15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当事人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中止探望的裁定;中止的事由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
儿童探视权不能接走孩子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2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如何行使探视权,由双方协议决定,协议不成可以由法院判决,在抚养人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接走孩子的,如果探视人的行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中止探望。
-
吸毒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02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即使是有吸毒史,但只要有符合缓刑的条件,依然可以进行缓刑。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