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未依法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或者阻碍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政务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工资表属于什么罪
属于伪造会计凭证。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到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投诉交警找哪个部门
投诉交警可以找各市的交通委员会,还可以到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部门或者上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反规定的,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其所在单位对负有领导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安全生产法处罚一览表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对不符合法定安全生产条件的涉及安全生产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验收通过的(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验收的单位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的单位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或者发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四)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不依法及时处理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规定以外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个人隐瞒故意隐瞒疫情的刑事责任有哪些
84人看过
-
隐瞒、缓报、谎报疫情会追责吗
158人看过
-
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吗,追诉时效过后还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吗
368人看过
-
不追究刑事责任后如何追究民事责任
168人看过
-
缓刑前罪:刑事责任可追究吗?
321人看过
-
探讨: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既遂刑事责任的追究方式
413人看过
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进行会计监督的重要依据。正确填制和认真审核会计凭证是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任何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在从事任何一项经济活动时,都必须办理会计凭证,也就是由有关人员根... 更多>
-
个人隐瞒故意隐瞒疫情的刑事责任包含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9个人故意隐瞒疫情,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可以按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百三十条【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二)拒绝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的
-
隐瞒毒品刑事案件既遂刑事责任怎么追究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26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既遂刑事责任: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故意隐瞒疫情是否需要付刑事责任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10故意隐瞒疫情会负以下法律责任: 1、如因行为人故意隐瞒疫情而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应负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事责任; 2、造成了特别严重后果的,则应负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
-
故意隐瞒疫情罪适用哪些刑事责任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21个人故意隐瞒疫情,对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危害的,可以按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追究刑事责任。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以及依法确定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
追究刑事责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标准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02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具体刑期需要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情节,是否具有从轻或者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