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书的约束力是有期限的,作为预约的认购书是为签订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而做的准备,如果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已经签订,或者因为协商不成而无法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的,认购书都将终止其效力。实践中,开发商通常都是以认购人拒绝签订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为由,要求认购人承担违约责任。不能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是否为购房人的违约行为应当具体分析:第一,如果认购书中明确约定,购房人应当在某个具体时间之内前来与开发商协商签订合同的,购房人则负有在约定时间内与开发商协商的义务。如果购房人不履行该义务,就是违约,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第二,如果购房人在约定时间内已经前来与开发商协商,但是因为购房合同或补充协议的集体条款存在分歧而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致使购房者不能购买已认购的房屋时,购房者有权放弃认购房屋,开发商应在一定期限内全部返还购房者所交预付款或定金。第三,对于开发商不符合销售条件的房屋,应视为开发商违约,购房者可追究其违约责任,如要求返还预付款及利息或双倍返还定金。
签了认购书该怎样退定金
签了认购书退定金的标准:
1、开发商违约,买受人想退还存款的,可以与开发商协商;
2、协商不成的,买受人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开发商依法退还存款;
4、支付存款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退还存款;
5、收受存款的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存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五条当事人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合同的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等,构成预约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预约合同约定的订立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
-
签署认购书是否等同于签署购房合同?
228人看过
-
签署认购书交纳定金,疑虑是否影响购房
379人看过
-
购房款延迟支付是否影响合同解除
353人看过
-
劳动者未签署合同会对自身产生何种影响?
427人看过
-
责任认定书是否会对分数产生影响?
127人看过
-
签了认购书迟迟不签认购合同违约吗
360人看过
预付款是在合同签订成立后,一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预先向另一方所支付的部分款项,其特点在于预付款的支付行为无数额限制且具有一定的承诺作用,同时也是一项无双向或单向担保效力的清偿行为。... 更多>
-
合同期满后,个人是否继续签署合同,会对双方产生何种影响?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06在合同期满之后,如果公司削减福利待遇,您可以选择不再续签合同,这样您将获得相应的补偿。然而,如果您选择续签合同,而公司维持或提高现有条件,您将无法获得额外补偿。具体赔偿标准如下:您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越长,您能获得的赔偿金额就越多。例如,如果在公司工作满一年,您将获得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如果您的合同期限在半年至一年之间,您将获得整年的工资作为赔偿。请注意,具体赔偿标准将根据公司政策进行调整。
-
延迟毕业是否可以签署劳动合同?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12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明确知道,根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延期毕业在法律层面上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您签订正规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根据我国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明文规定,所有形式的劳动关系都应当依据书面的方式予以确立和维护。如果已经形成了劳动关系,却没有同时签署相应的书面劳动合同,那么从形成劳动关系的当天开始算起,最迟应该在一个月之内签下书面劳动合同。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形成用
-
签了认购书迟迟不签合同甘肃在线咨询 2021-12-17认购书的约束力是有期限的,作为预约的认购书是为签订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而做的准备,如果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已经签订,或者因为协商不成而无法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的,认购书都将终止其效力。实践中,开发商通常都是以认购人拒绝签订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为由,要求认购人承担违约责任。不能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或出售合同,是否为购房人的违约行为应当具体分析:第一,如果认购书中明确约定,购房人应当在某个具体时
-
认购书明确签合同时间但对方要延迟签合同如何办?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9开发商不签合同可能有以下原因:1、开发商没有拿到预售证。建设部令第131号《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六条:商品房预售实行许可制度。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预售许可,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 2、开发商违规被停止网签。
-
父母在购房合同上签署的子女姓名是否会影响父母办理房产证?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23在房地产项目完成备案程序后,购房者名称在房产证颁发前是不得更改的。等房产证正式发放后,您就可以进行购房者名称的更改了。在此过程中,您需要与开发商充分沟通,并按照其指导完成相关流程。开发商将协助您对家庭购房合同中的姓名进行变更。 房产证上所列的购房者姓名,都是依据购房合同中的约定内容来确定的。 任何形式的姓名更改或增加都必须遵守合同规定,同时也要尊重家庭成员的意愿和决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