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三角债务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例如加入A有一笔债权,在债务到期之后A的债务人B一直不还钱,但是A是知道债务人B在其它地方还有一笔债权,即债务人C欠了债务人B的钱,该笔钱的还款期限也到了,但是B没有向C主张,则A是可以起诉C的,代为求偿,可以要求C直接把钱还给A,但是A要求C还的钱不能多于B欠A的钱的金额。
如何进行企业破产债务清算
企业破产债务清算如下:
1、成立清算组,人民法院应当自企业破产宣告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由股东、有关机关和专业人员组成;
2、清算组接管破产公司;
3、破产财产分配;
4、结束清算;
5、注销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清算期间法人存续,但是不得从事与清算无关的活动。法人清算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法人章程的规定或者法人权力机构的决议处理。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清算结束并完成法人注销登记时,法人终止;依法不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清算结束时,法人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五条【债权人代位权】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第五百三十六条【债权人代位权的提前行使】债权人的债权到期前,债务人的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存在诉讼时效期间即将届满或者未及时申报破产债权等情形,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代位向债务人的相对人请求其向债务人履行、向破产管理人申报或者作出其他必要的行为。
第五百三十七条【债权人代位权行使效果】人民法院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债务人的相对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接受履行后,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相对人之间相应的权利义务终止。债务人对相对人的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被采取保全、执行措施,或者债务人破产的,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
债务人约束方式的探讨——新破产法的视角
404人看过
-
三角债务中间环节的解决方案
142人看过
-
法院执行三角债务的解决方案
148人看过
-
企业债务纠纷:探讨民事诉讼解决方法
306人看过
-
如何解决企业内部三角债
192人看过
-
企业破产管理与处置探讨
69人看过
企业破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当负债达到或超过所占有的全部资产,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的企业行为。 企业破产条件为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规定清理债务。... 更多>
-
企业之间如何解决“三角债”?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2乙欠甲债、丙又欠乙债,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债”,当乙不向丙追偿债务致使甲的债权不能清偿时,甲可以行使代位权,直接向丙主张权利。具体包括:(1)提起代位权诉讼,法院判决丙直接向甲履行清偿义务;(2)申请诉前财产保全,禁止丙直接向乙履行债务,防止乙受偿后转移、隐匿财产;(3)未提起代位权诉讼,但执行程序中发现乙对丙享有到期债权的,法院可以通知丙向甲履行。
-
债务纠纷解决方式探讨:调解与判决的选择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10在面对纠纷案件时,当事人可以考虑通过调解或者诉讼来解决问题。调解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同时也可以在双方之间寻求妥协,避免进一步的矛盾。不过,在调解的过程中,债权人可能会做出一些让步,以便达成和解。而诉讼则更加注重法律和证据,判决结果也比较公正,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选择调解还是诉讼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案子的性质、双方的关系以及法律规定等。如果当事人情绪激动或者已经断绝关系,那
-
共同债务的解决方法探讨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23律师解答: 债权人借钱给债务人时,若债权人已知道债务人用于赌博,则债权人无需偿还债务。若债权人并不知情,则债权人应当偿还债务。若赌博罪成立,债务人可能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知识: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条有下列行为之 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实行劳
-
怎样解决三角债务房产怎样解决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22律师解答 三角债务的房产可以由当事人之间协商处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解决,当事人因为债务纠纷提起诉讼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
解决劳动纠纷的方法:企业探讨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18企业处理劳动纠纷的方法: 1. 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开始计算。当劳动者就报酬被拖欠、克扣或雇佣方发生纠纷时,有关方面判断争议发生的时间,不能简单地把“发薪日未发薪”视为争议发生之日。而应以劳动者追索被拒绝之日算起,以避免不法单位借助“时效”来逃避法律责任。 2. 企业辞退、解聘或开除严重违反劳动合同规定的员工本是正常现象。但由于一些企业开具的处理意见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