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予起诉有罪吗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针对免于起诉的规定,免于起诉依然属于犯罪。法律上,对满足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监察机关会给予一定的宽恕,因而免于起诉,但这并不代表不构成犯罪。一般由于犯罪情节比较轻微,得到被害人的谅解的、或者是未成年人犯罪,认罪认罚的,则会免于起诉。
二、什么是起诉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刑事案件的起诉,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对被告人定罪判刑;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在于请求法院通过审判追究被告人的经济赔偿责任。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在中国,刑事案件的起诉,主要是指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只有对告诉才处理和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才由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提起自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可以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是人民检察院和受侵害的法人单位。
三、起诉的分类
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
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种案件,是以公诉机关或者当事人的起诉为前提,如果没有人起诉,法院对任何案件都不主动审理。法院如果接受起诉,同意进行审理,称为受理。起诉的成立,标志诉讼中审判程序开始。
-
免予起诉的免于开除公职有效吗
107人看过
-
免予起诉和免予刑事处罚后果一样吗
72人看过
-
刑事犯罪如何免予起诉
100人看过
-
附条件不起诉属于免予起诉吗
319人看过
-
“不予起诉”和“免予起诉”是否含义相同?
276人看过
-
挪用公款罪能否被免予起诉
58人看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 这种诉讼旨在保护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并为其提供... 更多>
-
免予起诉的免于开除公职有效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28在不考虑其他情况的情况下,不开除公职。只有被判刑,才会被开除公职。免诉(也称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或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作出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决定。不起诉的效力是结束刑事诉讼。
-
免予起诉和不予起诉的异同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05凡不起诉的案件.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免除起诉是检察机关对构成犯罪但不需要依法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免除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不起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要有法律规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一,人民检察院就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对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
-
如何认定不予起诉和免予起诉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30法律分析 不予起诉和免予起诉的界定如下:不予起诉是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依法应当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免于起诉主要是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
-
2022年不予起诉和免予起诉的异同有哪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27两者适用的条件和性质不同。 1.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决定。 2.免予起诉是检察机关对虽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