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所提供的情形,机关、单位应当对已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进行及时变更。这些情形包括:(一)在定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时;(二)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时。必要时,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变更下级机关、单位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
根据所提供的情形,机关、单位应当对已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进行及时变更。这些情形包括:(一)在定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时;(二)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时。必要时,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变更下级机关、单位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
依据法律法规变化,国家秘密可否变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二章第十二条规定,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晓的事项。该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应当根据情况适时变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的变更,应当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并履行解密手续。
因此,依据法律法规变化,国家秘密是可以变更的,但变更后需要及时履行解密手续并告知知悉范围内的相关人员。
根据所提供的情形,机关、单位应当对已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进行及时变更。这些情形包括:在定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时;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时。必要时,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变更下级机关、单位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国家秘密是可以变更的,但变更后需要及时履行解密手续并告知知悉范围内的相关人员。
《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关、单位应当对所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及时作出变更:(一)定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的;(二)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必要时,上级机关、单位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直接变更下级机关、单位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
-
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定义与规定
364人看过
-
收买国家秘密罪的判决标准及量刑原则
253人看过
-
肖像权侵权认定原则及其发展趋势
96人看过
-
揭秘国家秘密
324人看过
-
国家安全的特征及其基本原则
375人看过
-
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原则有哪些
472人看过
-
第二条国家秘密的变更原则河南在线咨询 2021-10-2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机关、单位应当及时变更确定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等级、保密期限或者知识范围:(一)定密时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的;(二)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如有必要,上级机关、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可直接变更下级机关、单位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或知识范围。
-
商业秘密及其内容新疆在线咨询 2023-07-27商业秘密的内容和范围:即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1、技术信息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技术样品、质量控制、应用试验、工艺流程、工业配方、化学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计算机程序等。作为技术信息的商业秘密,也被称作技术秘密、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等,在国际贸易中往往被称为Know-How。 2、经营信息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竞争方案、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产销策略、财务状况、投融资计划、标书标底、谈判方案等
-
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区别甘肃在线咨询 2023-03-14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的区别: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情的事项。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
-
如何定性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既遂)及其刑罚?澳门在线咨询 2024-12-03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行的,将依照该条规定进行酌情处罚。 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
-
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基本原则包括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4-04-22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基本原则包括:1、工作需要原则。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首先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不应简单地把知悉国家秘密视作一种政治待遇,或者把行政级别作为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依据。将工作需要作为知悉国家秘密的前提条件,也是国际通行做法;2、最小化原则。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把知悉范围尽量限定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