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网络赌博?
网络赌博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的行为。
网络赌博类型繁多,现实生活中主要的赌博方式在网络中基本上都可以进行;但由于受时间、地点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一般还是以“结果”型的赌法为主,而现场操作比较复杂的方式就相对较少。
网络赌博不仅扰乱社会治安,也危及到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民法典》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欠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共同生活所欠的债务即夫妻共同债务,是夫妻为了共同生活或履行抚养、赡养义务所欠的债务。
而一方赌博所欠的债务,由于该债务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和家庭生活,属于一方个人不合理的开支,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因而应由债务人个人自行承担,另一方不承担偿还责任。
三、案例分析
2018年,李某经媒人介绍与高某相识,并于2018年10月20日在民政局登记结婚。
此后,由于双方缺乏了解,草率结婚,没有感情基础,且李某经常网络赌博并在高某不知情的情况下欠下诸多外债,双方经常发生争吵,高某无法忍受要求与李某离婚,并表示不承担李某的债务。
本案中婚姻存续期内一方因赌博欠下的债务能否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债务一方对于不知情的债务是否有义务归还?
本案中李某由于网络赌博所负的债务属于个人债务,不能由夫妻共同财产偿还。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11条之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赌博在我国是明令禁止的,赌债也属于非法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夫妻债务一方对于不知情的债务是否有义务归还,实践中并不以夫妻一方是否知道债务的存在而承担责任,而是看该笔债务是否属于共同债务,包括是否为了共同生活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否为履行法定义务所负债。
如果认定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使一方不知情,那么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也就是具有归还的义务。
但要是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的,那么不管另一方是否知道,此时都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另根据我国《刑法》第303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
赌债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夫妻共同债务怎么认定?
284人看过
-
彩礼属夫妻共同债务吗,哪些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175人看过
-
抚养费属于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
476人看过
-
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夫妻债务有哪些
101人看过
-
夫妻共同债务:如何确定借债是否属于共同债务?
101人看过
-
夫妻债务中,不知情一方的债务是否属于共同债务?
385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婚姻中, 夫妻一方的债务, 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重庆在线咨询 2022-04-01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因婚姻关系共同生活及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履行法定抚养义务所负的债务。一般包括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解决共同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医疗等活动以及履行法定义务和在共同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负的债务。 确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属于夫或妻一方的还是夫妻共同债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如果夫妻有共同举债之合意,则不论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是否为夫妻共享,该
-
离婚前写是夫妻共同债务,是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19离婚前的个人债务不一定是共同债务。一般而言,作为夫妻共同债务,应满足两个条件:(1)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发生的债务。(二)贷款的目的是满足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的需要。
-
夫妻同时赌博的事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12夫妻一方赌博借的钱是一方的个人债务。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
哪些夫妻共同债务属于夫妻共有债务北京在线咨询 2021-12-29以下债务属于夫妻债务: 1、基于夫妻双方的共同意图,即夫妻双方签字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的债务; 2、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的债务; 3、其他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债务。
-
夫妻一方赌博所欠债务属于共同债务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5夫妻一方因赌博所欠债务,属于个人债务,由债务人自己承担,配偶无需承担,且债权人也无权要求配偶承担。债权人主张夫妻一方所负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当事人之间关系及其到庭情况、借贷金额、债权凭证、款项交付。 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债务是否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