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司法考试真题卷三第79题:
当事人可对某些诉讼事项进行约定,法院应尊重合法有效的约定。关于当事人的约定及其效力,下列哪些表述是错误的?()
A.当事人约定"合同是否履行无法证明时,应以甲方主张的事实为准",法院应根据该约定分配证明责任
B.当事人在诉讼和解中约定"原告撤诉后不得以相同的事由再次提起诉讼",法院根据该约定不能再受理原告的起诉
C.当事人约定"如果起诉,只能适用普通程序",法院根据该约定不能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D.当事人约定"双方必须亲自参加开庭审理,不得无故缺席",如果被告委托了代理人参加开庭,自己不参加开庭,法院应根据该约定在对被告两次传唤后对其拘传
【答案】ABCD
【考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
【解析】选项A说法错误。《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对合同是否履行发生争议的,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据此可知,该种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已由司法解释预先确定了,不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来改变。
选项B说法错误。《民诉意见》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当事人撤诉或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当事人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选项C说法错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本章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前款规定以外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也可以约定适用简易程序。据此可知,当事人可以通过合意的方式将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约定适用简易程序,但相反的约定则不能成立。也就是说,当事人不得以合意选择的方式将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转为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选项D说法错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必须到庭的被告,一般是指给付赡养费、抚育费、扶养费等案件中的被告和离婚案件中的被告以及被告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案件的被告。该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据此可知,民事诉讼法对拘传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条件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且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来改变。另外,《民事诉讼法》赋予了诉讼代理人代理被代理人出庭应诉的权利,当事人不能通过约定来剥夺。
-
当事人对于诉讼时效可以约定么
219人看过
-
法院不接受对某些事项的诉讼
409人看过
-
合同当事人有权约定诉讼时效吗?
146人看过
-
如果约定法院了,可以去事发当地法院进行起诉吗
289人看过
-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开始时间的约定有效吗
65人看过
-
法院是否认可当事人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
294人看过
赡养费是指晚辈对长辈支付的相应费用,夫妻离婚是不存在赡养费问题的,夫妻之间的是扶养费。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可以要求对方进行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该义务实质上是夫妻之间扶养义务的延续。... 更多>
-
合同当事人对违约责任怎么进行约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241、违约责任条款可以由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作出详细约定。当事人延迟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在支付违约金后也应当履行债务; 2、一般违约条款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如果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导致本协议无法继续履行,违约方应赔偿守约方违约金。如果违约金不足以弥补守约方的实际损失,也可以约定赔偿金,双方违约的,各自承担相应责任; 3、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违约造
-
当事人可以对酒店承包合同违约金进行约定都有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151、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2、《民法典》规定:“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
-
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开始时间的约定有效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25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开始时间的约定无效。 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同时,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因此,诉讼时效的起止时间等只能由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此的约定无效。
-
当事人约定的合同诉讼时效多久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03诉讼时效为三年。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对哪些事项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有什么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5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规定,当事人对下列事项起诉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这类案件可以向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区别在哪里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先向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