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厂不发工资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协商或调解。协商与厂里,或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寻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帮助,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法院起诉。
厂里不发工资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协商或调解。跟厂里协商,或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2、仲裁。寻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帮助;3、起诉。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法院起诉。
仲裁
标题:仲裁在解决经济纠纷中的作用与挑战
仲裁是一种解决经济纠纷的争议解决方式,通过由独立的第三方仲裁员对纠纷进行审理,以达成公正、公平、合法的裁决。仲裁在解决经济纠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仲裁的独立性是保证裁决公正、公平的重要保障。仲裁员应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且与双方无利益关系,这有利于减少裁决的主观因素,提高裁决的公正性。
其次,仲裁程序的保密性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仲裁过程中,仲裁员和当事人有权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进行保密,这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仲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裁决的执行效率相对较低,需要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后,才能进行执行。其次,仲裁裁决的执行存在一定的风险,当事人不得擅自执行裁决,否则可能会面临法律制裁。
此外,仲裁裁决的公正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仲裁裁决可能受到当事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或者存在利益关系,这可能导致裁决结果不公。
因此,为更好地发挥仲裁在解决经济纠纷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双方当事人应当充分认识到仲裁的优劣势,并在仲裁前充分沟通,以便在仲裁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仲裁机构也应当加强管理,提高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执行效率。
仲裁在解决经济纠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更好地发挥仲裁在解决经济纠纷中的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双方当事人应当充分认识到仲裁的优劣势,并在仲裁前充分沟通,以便在仲裁过程中达到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仲裁机构也应当加强管理,提高仲裁裁决的公正性和执行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
工厂工资发放出现问题如何维权
225人看过
-
如何应对工厂正常离职未发工资的情况
277人看过
-
合作医疗服务出现异常,应如何应对?
337人看过
-
厂里是否有不放假但照常发放工资的政策?
174人看过
-
公司工资发放出现异常,需回应处理措施及改进措施
188人看过
-
应对工厂不按时发放工资的方法
173人看过
-
工资发放延迟,工厂内部应该如何应对?甘肃在线咨询 2024-12-05劳动者在兼职辞职时,若用人单位拖欠其工资,劳动者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资。申请劳动仲裁时,需前往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并提交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以及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 提交材料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将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立案,并给予双方举证期和答辩期。随后,将进行开庭审
-
-
工资发放频率低下如何应对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20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或者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要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因此,如果公司长期扣押工资不发给员工,员工可以要求公司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支付相当于拖欠工资总额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
-
工资未按时发放,工厂员工应对措施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08劳动者欲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提供证明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公司名称的工装、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或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其他有劳动者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书面材料等。只要能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劳动者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
-
期间工厂没正常发放工资应怎么处理(医药费出了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6工伤期间工厂没正常发放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的,法律依据如下《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