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当减轻刑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一、关于量刑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开设赌场中途退出算犯罪中止吗
不算;
法条中并未规定犯罪既遂后不能构成犯罪中止,而且,从文意理解,只要做到“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任意一项,即可构成犯罪中止,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和既遂与否并不必然相关。纵使从犯罪形态来说已构成既遂,但只要能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依法就应认定为中止,认为既遂后不存在中止的说法并无法定依据。而且从打击犯罪来说,如果既遂后就不存在中止,无疑将阻止犯罪人员在构成既遂状态后主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保障社会利益、制止犯罪不利,与立法初衷相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三、犯罪中止的三个特征是什么
犯罪中止的三个特征如下:
1、犯罪中止的时间性特征,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开始实施犯罪行为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均可中止,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2、犯罪中止的自动性特征,犯罪中止是行为人自动地中止犯罪,这里的自动中止必须是彻底的,成立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3、犯罪中止的有效性特征,犯罪中止是行为人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刑事案件中盲人犯罪应当减轻吗
264人看过
-
犯罪中止怎么处罚,可以减轻处罚吗
359人看过
-
能否通过犯罪中止减轻或免除刑罚?
138人看过
-
犯罪中止能否起到减轻刑罚的作用?
400人看过
-
连续犯罪的犯罪中止的处罚可以减轻吗
447人看过
-
刑事犯罪中从轻,减轻刑事处罚
231人看过
-
犯罪中止如何影响刑罚的减轻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09根据法律法规,犯罪行为在中途止的,可以减少其刑罚的30%至80%。对于选择中止犯罪并自愿放弃的罪犯,法院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这包括中止犯罪的具体阶段、是否是自愿放弃犯罪、是否能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进一步恶化,以及罪犯自愿放弃犯罪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等等。因此,在对这些罪犯做出刑罚裁决时,法院通常会给予适当的从轻处罚。具体而言,如果罪犯的行为已经给他人或社会带来实际损害,法院将酌情减少其
-
什么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能否减轻刑责?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2《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2022年犯罪中止可以减轻处罚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29犯罪中止可以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是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因此,犯罪中止可以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
犯罪中止的处罚从轻减轻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24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具有以下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
-
犯罪中止能否从轻或减轻处罚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04属于。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中止犯罪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是中止犯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犯罪准备阶段或者在行为结束前自动放弃犯罪;另一种是在行为结束时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中止犯罪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式,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并中止犯罪的形式。中止犯罪与中止犯罪本身密切相关:没有中止就不可能有中止犯罪的形式,中止是中止犯罪形式的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