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岁后父亲起诉争夺抚养权
孩子两岁以后,可不可以变更抚养权要看是否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法律规定,只要一方有严重疾病或吸毒、赌博、虐待儿童等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情况,另一方就可以申请变更抚养权。因为抚养权的归属根据双方的经济情况、生活条件和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等因素具体分析判定的,是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为前提。所以,抚养孩子的一方出现法定情形的,另一方可以申请变更抚养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
(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
(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
(3)八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
(4)有其他正当理由需要变更的。
二、如何争取孩子抚养权
(一)证明自己更适合抚养子女
1、自己工资收入、教育程度优于对方的,可收集工资表、纳税证明、学位证书等证据;
2、子女随自己生活时间较长,或者由自己的父母照顾更多的,可以由居委会开具证明、邻居提供证人证言等予以证明;
3、自己居住环境优良、就学条件便利的,可提供相关证明;
4、自己的父母愿意帮助带孩子的,可收集父母的身体情况、自愿带孩子的意愿等相关证据;
5、自己工作表现、思想品质的单位证明;
6、子女在两周岁以下的,女方可以提供子女的出生证明;
7、能够证明自身条件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其他证据。
(二)证明对方不适合抚养子女
对方有以下情况,不利于子女成长的,可以收集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1、对方有婚外情的;
2、对方有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等恶习的;
3、对方有恶性传染疾病或有其他重大疾病,影响孩子成长的;
4、对方长期在外不回家,不尽抚养义务的;
5、能够证明对方不适合抚养子女的其他证据。
(三)其他
1、子女十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争取孩子选择与自己生活;
2、自己不能生育或者再次生育的几率较小,可提供相关医疗单据;
3、自己无子女,对方有其他子女的证据。
-
抚养权争夺战:父亲起诉争取孩子抚养权
220人看过
-
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争夺抚养权
316人看过
-
亲生父亲和继父的抚养权争夺战
128人看过
-
争夺两岁幼儿的抚养权策略
382人看过
-
抚养权归谁?父亲的争夺之路
246人看过
-
父亲抚养权争夺:亲生与继父谁更有优势?
395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儿子起诉父亲怎么办理父亲争夺抚养费湖南在线咨询 2023-04-04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
-
继父要争夺父亲抚养权对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3-05-02亲生父亲抚养权是否可以和继父争取,要看情况来判定。继父母离婚后对与之形成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享有抚养权是不言而喻的;对应的,继子女可以选择要求亲生父或母抚养,也可以要求继父或继父抚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和歧视。继父或继父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
-
孩子由母亲抚养,后来父亲又要争夺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8可以变更孩子抚养权。根据我国《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一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行为的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有不利影响的。3.十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愿随另一方生活的。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与其年
-
2022年父亲怎么争夺女儿的抚养权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25孩子抚养权的争取应当收集孩子由己方抚养,跟随己方生活比对方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证据。 比如: 1、对方患有恶性传染疾病,或者有其他重大疾病。 2、对方长期不回家,不尽抚养义务。 3、对方有不良嗜好或其他品质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4、对方收入较低,工作不稳定,没有固定住所,不能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5、自身学历较高,且工作稳定,收入较高,住所附近有学校,有更好的条件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