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浙江、北京等地的人民法院在民事执行中试行着债权凭证制度,而且从今年1月开始,这项制度已在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全面推行。所谓债权凭证制度,是指在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中,经人民法院执行机构采取措施,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由人民法院发给债权人一种书面凭证,证明其债权存在并明确未执行的债权数额,待发现债务人的财产后,债权人可依该凭证再次申请人民法院执行。
债权凭证制度在我国台湾省可以找到原型。从理论上看,债权凭证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证明债权存在。这是债权凭证的首要功能。第二,终结执行程序。由于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在已经启动或者即将启动的执行程序中,即使执行机构继续采取执行措施,债权人的债权也不可能实现或者不可能完全实现。于是,执行机构在发给债权人书面凭证的同时终结执行程序,防止国家权力资源的浪费。发给债权凭证并及时终结执行程序,体现了民事执行的高效原则。第三,中断执行时效。执行程序因执行机构发给执行凭证而终结,民事执行的时效也因此中断并重新开始计算。
笔者认为,尽管从形式上看债权凭证确有以上三项功能,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国借鉴或移植债权凭证制度的理由。这是因为:
一、推行债权凭证制度缺乏法律依据。
民事执行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法定性原则,即执行机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实施执行,必须从法律规定的执行措施中选择执行方法与手段,不能超越法律规定的程序实施执行,不能采取法律没有规定的措施实现债权人的债权。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与司法解释均没有规定执行机构或人民法院有权向债权人颁发债权凭证以终结执行程序。严格说来,执行机构或人民法院无权向债权人颁发债权凭证。同时,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并不是中止或终结执行的法定事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也只是将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作为中止执行的事由,而不是将其作为终结执行的事由。此外,根据现行法律与司法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一旦裁定终结执行,执行程序就永远不能恢复,而债权凭证可以作为执行根据再申
请执行,显然与现行法律的规定相冲突。因此,当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时,执行机构或人民法院向债权人颁发债权凭证并因此终结执行程序的做法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有违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的法定性原则。
二、债权凭证制度在法理上存在重大问题。
根据司法最终解决的法理原则,法院对纠纷所作的裁判是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最权威的裁断,而且这种裁判具有极大的确定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更改或废弃。而根据债权凭证制度,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的,执行机构或人民法院应向债权人颁发书面凭证,等发现债务人有财产时由债权人再申请执行。此时,债权人申请以及执行机构执行的依据只能是债权凭证,而不是原生效的裁判。可是,原生效裁判的效力并没有因颁发债权凭证而消灭,这样就产生了同一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存在两个重叠的执行根据的现象,而且执行的并不是法院的裁判,而是后来颁发的债权凭证,这显然是对法院裁判权威性的破坏,对裁判确定力的动摇,在法理上是难说通的。
三、债权凭证制度没有实际效益。
事实上,民事执行中的其他制度已经具备债权凭证的三种功能,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再设立债权凭证制度没有实际意义,倒有画蛇添足之嫌。
首先,证明债权存在是生效法律文书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根本无需在生效法律文书之外再专门颁发债权凭证。生效法律文书的基本内容就是记载当事人之间的确定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包括证明债权人债权的存在及其具体数额。至于债权人的债权是否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或债权凭证本身都无法直接证明,而只能依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来判断。例如,债权人主张其债权的,应当出具生效法律文书,否则其主张不成立;债务人主张其债务已经履行的,应当出具债权人签发的收据或其他证据证明,否则其主张不成立。简单地认为持有债权凭证就是债权尚未实现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其次,终结执行程序应当通过执行机构制作书面裁定实现,无需债权凭证标示。严格说来,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尚未实现的,执行程序就不能终结,最多只能中止。中止属于执行程序中的重大事项,执行机构必须作出书面裁定,以体现执行程序的严肃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债权凭证本身并不能也不应当发挥终结执行程序的功能。
再次,如同起诉中断诉讼时效一样,中断执行时效是通过债权人申请执行而实现的,不是由颁发债权凭证实现的。
债权凭证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正功能,而且可能产生消极的负功能。最为明显的就是,这种制度可能为执行机构怠于采取执行措施,疏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袒护债务人甚至办关系案与人情案提供合法外衣,降低民事执行的效率与效益,损害执行机构的权威性,造成新的执行难与乱。此外,债权人收到债权凭证后,执行程序终结,执行时效重新计算。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双方当事人都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执行的期间为6个月,双方或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的期间为1年。也就是说,债权人最长在1年内必须再次申请执行,否则就会超过申请时效。而要在1年内实现债务人的经济复苏,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再申请执行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拿到一张新的债权凭证,并可能如此反复多次。这样,债权凭证制度不但没有实际效果,反而既加重当事人的负担,加重执行机构的负担,甚至还可能使债权人超过再申请执行时效。
-
债权凭证制度,债权凭证制度的特征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414人看过
-
有关债权凭证制的若干思考
457人看过
-
也议债权凭证制度评
352人看过
-
严格执行债权凭证制度
132人看过
-
完善破产宣告制度之思考
360人看过
-
行政许可制度之法理思考
435人看过
债权凭证是由人民法院发给债权人一种书面凭证。它是指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现有财产经强制执行后仍不足清偿债务的,由执行法院向申请执行人发放的、用以证明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尚享有债权的权利证书。... 更多>
-
关于债权凭证制度的问题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221、债权凭证并没有改变人们对法律借据的理解。2、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3、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诉讼成本。4、债权凭证的实施很容易导致执行人滥用职权。《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执行转让执行后,根据执行的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件,人民法院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绝返还的,强制执行。
-
什么是债权凭证制度的价值取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21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制执行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维护的司法救济手段维护的司法救济手段。因客观原因无效或者无法执行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终止或者暂停执行。
-
债权凭证制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301、债权凭证没有改变人们“法律白条”的认识。 2、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 3、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诉讼成本。 4、债权凭证的实行,极容易导致执行人员滥用职权。《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执行终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
-
债权凭证制度的存在有何积极作用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131、债权凭证制度中的积极作用有提高结案率,合理配置司法资源,督促被执行人尽早履行义务等。债权凭证制度是指在实现金钱债权的执行中,债务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由人民法院发给债权人证明其债权存在并明确未执行的债权数额的书面凭证的制度。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