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将专项行动进行到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5 10:01:34 367 人看过

——访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姜增伟

记者:自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出台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姜增伟:按照“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要求,全国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提出了36项重点工作,其中13项为领导小组重点督办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公安部、农业部、文化部等11个部门共梳理出重点督办案件80起,涉及国内18个省区市和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涉及LV、AMANI、BOSS、NIKE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内产品商标、专利以及著作权等多个领域。

截至目前,公安、农业、文化、工商、海关、质检、新闻出版(版权)、知识产权、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均查获一系列假冒侵权案件,涉及服装、箱包、电器、音像制品、办公用品、药品、洗化用品、烟酒、面粉、饮料、种子等多个领域,涵盖了生产、销售等相关环节。

例如,截至去年12月底,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0.7万人次,立案查处案件2550起,查获违法产品货值9857.08万元。各地“扫黄打非”、新闻出版、版权、文化执法等部门共办理各类侵权盗版案件2146件,查缴侵权盗版出版物600多万册。截至去年12月20日,各级工商机关共出动执法人员36.7万人次,检查经营主体8万余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56个,吊销营业执照39户。

去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全国公安机关在专项行动中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676起,涉案价值达8.35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586人,捣毁制假窝点342个,打掉批发销售团伙166个。去年10—11月,检察机关已批准逮捕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39件439人,已经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330件598人提起公诉;法院系统共新收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240件,审结221件,生效判决303人。

抓好关键环节,兼顾专项行动与制度建设

记者:这次专项行动的时间只有半年,如何确保取得切实效果,而不是流于形式?

姜增伟:要确保专项行动见成效,我认为关键是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执法协作,对重大案件及时会商,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形成打击合力;二是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三是加强对地方的督导检查,推动落实责任,严厉查处各类干扰知识产权执法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

为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全国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例会制度、信息统计和进展情况通报制度、新闻发布会制度及督导检查制度,适时召开办公室会议研究专项行动重要事项,每周统计通报重大案件查办情况,确保每个督办的重点案件都有着落、有结果。

保护知识产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做到假冒侵权行为打击之后不反弹,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将专项行动与长期的制度建设紧密结合。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安部近期将出台《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解决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办案中法律适用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国政府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

欢迎群众监督,保障权利人和消费者利益

记者:现在街头贩卖盗版光盘等现象依然较多,如何打击这一类行为?普通百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反映各类问题?

姜增伟: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一直是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2000年至2009年,“扫黄打非”及各级版权行政执法部门连续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等市场专项治理工作,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3686起,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制品逾7.1亿件。

但实事求是地说,街头贩卖盗版光盘、网上盗版这些问题确实还不时会出现。这次专项行动,我们就把这个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将采取多项措施加大源头治理力度,强化流通领域监管,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参与和支持。为方便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及时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线索,有关执法部门都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比如,知识产权部门的“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电话,工商部门的“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电话,版权部门的“12390”侵权盗版举报电话,商务部门的“12312”商务举报投诉电话等等。

消费者和权利人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时,可以拨打举报投诉电话向有关部门反映。同时,消费者和权利人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比如可以向侵权者发侵权律师函,也可以提起民事处理请求或诉讼,还可以通过刑事报案的程序向公安机关举报。全国和地方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适时组织开展督导检查,以切实保障权利人和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得到依法处理。(人民日报崔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11: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知识产权犯罪相关文章
  • 商业贿赂何以标本兼治
    经济学关于经济生活中人性的假定,即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取向,可以给出商业贿赂动机的最基本解释。行贿方通常将“贿”(财物)作为成本,投入受贿方;受贿方利用其与职务相联系的权力,给予便利、准许或其他形式的回报,进而使行贿方获得超额利润。双方的最大化动机都得以满足。因为受贿方是以公权(包括集体的权力,如公司的权力)换取私利,所以,行贿方通常获得的超额利润(率)是很大(高)的。由此也就告诉我们,只要商业活动存在,就有发生商业贿赂的可能性;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总有甘愿铤而走险之徒。从最近发生的家*福、西*子等跨国公司的商业贿赂案中,我们看到一个共同现象,那就是,中小公司或供应商为了获得跨国公司的业务或采购合同,行贿跨国公司重要岗位的员工。这一现象说明,由于跨国公司普遍存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像家*福这样的大卖场,是比较典型的范围经济)优势,甚至处于某种垄断地位,中小公司或供应商为了攀上“高枝
    2023-06-01
    354人看过
  • 到底如何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进行法律判定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本罪,必须是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因此,认定本罪应当与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一般违法行为没有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的结果,也不可能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对有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一般行为,应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2、本罪与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界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是指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两罪存在一些相同之处,如都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都可能引起某种严重危险,主体要件相同,在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犯罪,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秩序;而后者侵害的是国家国境卫生检疫的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不同。前者是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
    2023-02-22
    473人看过
  • 到底怎么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进行正确界定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本罪,必须是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因此,认定本罪应当与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一般违法行为没有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的结果,也不可能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对有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一般行为,应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2、本罪与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界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是指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两罪存在一些相同之处,如都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都可能引起某种严重危险,主体要件相同,在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犯罪,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秩序;而后者侵害的是国家国境卫生检疫的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不同。前者是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
    2023-02-17
    158人看过
  • 利用保险诈骗日益严重将保险反欺诈进行到底
    保险欺诈并非新鲜事物,当复旦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日前在2001海峡两岸保险高级论坛上就此发表演讲时,其中的两组数据令人吃惊:一是保险公司开办的某些险种因被欺诈而导致的赔款支出最高可达保险费收入的50%,而作为全部保险业务平均比例的数字大约为10%-30%。二是从全国范围看,在80年代末期,诈骗犯罪中涉及保险欺诈的仅占2%左右;到1992年,这类案件上升到4.5%左右;到1994年末,上升至6%;到2000年,更是上升至9.1%。愈演愈烈的保险欺诈违法犯罪活动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正常秩序。这些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保险欺诈扑朔迷离随着人民物质财富的增加,高额保单将越来越多;传媒的发展,高科技手段的增加,保险欺诈的手段也越来越难以识别。如果不加强反欺诈的能力,保险欺诈将成为填不满的黑洞,长期侵蚀保险保障机体,阻碍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徐文虎指出,目前
    2023-04-23
    128人看过
  • 到底如何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进行正确认定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构成本罪,必须是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因此,认定本罪应当与一般违法行为区别开来。一般违法行为没有造成甲类传染病传播的结果,也不可能有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对有违反传染病防治规定的一般行为,应由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有造成传染病流行危险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报请同级政府采取强制措施。2、本罪与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的界限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是指违反国境卫生检疫规定,引起检疫传染病的传播,或者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的严重危险的行为。两罪存在一些相同之处,如都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都可能引起某种严重危险,主体要件相同,在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犯罪,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是国家关于传染病防治的管理秩序;而后者侵害的是国家国境卫生检疫的管理制度。(2)客观要件不同。前者是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
    2023-02-19
    186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期满禁止进行兼职
    并没有劳动者不能兼职的限制性规定,由于员工兼职劳动法无禁止性规定,因此,企业若需要对某些员工或某些岗位的员工需要作出禁止兼职的话,只能通过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来约束员工不得兼职,或在员工手册等规章制度中明确这一规定。一、兼职劳动合同需要交社保吗企业聘用兼职员工,如果是劳务关系,不需要缴纳社保;如果是劳动关系,是否需要办理社保以及如何办理社保,需要根据劳动关系的不同类型来看。兼职员工的情形主要有:非全日制员工、被劳务派遣员工、特殊劳动关系员工等。二、签订两家公司合同违法吗?同时和两家公司签合同的,如果其中一份合同是非全日制用工的兼职劳动合同的,则不违法,但是需要两家公司都同意;如果有其中一家公司不同意有员工同时与其他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则在公司知道后可以因此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三、单位扣钱合法吗需要看案情,一般来说企业无权对员工进行罚款,但是企业可根据内部实行的规章
    2023-03-29
    475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知识产权犯罪是指违反知识产权法的规定,侵犯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来说,知识产权犯罪包括侵犯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行为,例如盗版、假冒、仿制等。这些行为会给知识产权权利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同时也会对市场竞争... 更多>

    #知识产权犯罪
    相关咨询
    • 酒驾专项整治行动是怎样的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18
      前段时间进行了酒驾专项整治行动在行动中,该大队强化路面管控,充分调集所有酒精测试仪、现场执法音像记录仪等执法装备,选择主要街道、省道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等重点路段设置卡点,高密度部署警务,提高拦查频率,加大查处力度。
    • 挪用专项款项进行活动怎么处罚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6
      挪用资金超过3个月未还或进行营利活动,数额在3万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为拘役刑;数额为5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犯罪数额1万元,刑期增加一个月。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1.5万元以上不满2万元的,为拘役刑;数额为2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犯罪数额35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对于中“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进行非法活动的”这两种情况,虽然本法中并无时间长短的
    • 到底在什么时候进行专利申请复审呢?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16
      1,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申请人可以在收到驳回通知三个月内进行专利申请复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设立专利复审委员会。专利申请人对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后,作出决定,并通知专利申请人。专利申请人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专利权到底能进行什么样的资产评估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30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专利权资产评估:(一)以专利权作价出资,成立公司的;(二)以专利权质押,市场没有参照价格,质权人要求评估的;(三)行政单位拍卖、转让、置换专利权的;(四)国有事业单位改制、合并、分立、清算、投资、转让、置换、拍卖涉及专利权的;(五)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合并、分立、清算、投资、转让、置换、拍卖、偿还债务涉及专利权的;(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间收购、置换或者接受
    • 规范治理超限超载专项行动是什么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28
      超限:是指汽车装载超过公路对其的限值,主要研究的是车辆装载与公路的关系,特别关注的是公路的正常使用。超载:指汽车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额定载重量,对超载的核定,主要关注的是汽车性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行车安全性。 1.超载和超限的法源或法律根据不同:“超载”一词来源于国务院《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30条规定“机动车载物,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第31条规定“非机动车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