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用童工不给工资怎么办?
1、《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2、《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八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有权监察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情况。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者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责令其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工资支付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雇佣童工会怎样
轻的会被罚款,问题严重的会追究企业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如果你雇佣的员工已满十六岁而且人数不多,问题不大,被发现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你雇佣的员工未满14岁且人数重多,老板肯定会被判。
二、多少岁算童工?如果雇佣了童工有什么处罚?
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与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劳动关系从事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或者从事个体劳动的少年、儿童。
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加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允许从事的无损于身心健康的、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劳动,不属于童工范畴。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确需招用未满16周岁的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和艺徒时,须报经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罚款数额是使用童工数*5000元*使用月份。
-
企业要怎么给员工工资,企业拖欠工资怎么办
227人看过
-
老板招童工,童工离职了不给工资怎么办
320人看过
-
企业以童工为工人却不给工资应该怎样惩罚
417人看过
-
不给童工结工资怎么举报
176人看过
-
17岁童工离职,老板不给工资怎么办
465人看过
-
企业应给员工怎么算工资?
383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企业要怎么给员工工资,企业怎么办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30一、企业要怎么给员工工资1、工资支付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数额,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由本人签收。2、用人单位发放工资应该给付工资凭证,严格防止用人单位做假工资单,存折上一部分,现金一部分,以此少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少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也可以显示劳动报酬的透明度。过去习惯用工资条的形式。职工凭借工资条,可以掌握自己的收入状况,如果出现问题,也可以作为凭证,同时在诉讼时
-
企业不给发工资怎么办,怎么讨要工资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23如果企业长期扣押工资不发给员工可以要求让企业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资并支付相当于拖欠工资总额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单位拒绝,可以依据劳动法规定,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企业不发工资、拖欠工资,劳动者可以通过协商、调解、劳动仲裁或劳动诉讼等方式来。
-
企业不接收儿童工怎么办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6-08企业招收童工不给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该部门责令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
童工不给工资,怎么办,怎么办,能拿回工资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8单位拖欠工资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解决: 1.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通常是劳动管理监察大队)。 2.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费用200-300元,如果你胜了全部由公司负担)。 3.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在拿到仲裁书后15天之内到法院起诉。 4.根据国家规定在仲裁或诉讼的时候,你可以要求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具体法
-
老板收童工而且不发工资给童工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23企业使用童工的行为,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再不支付工资的话,就是违法的。 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 父母作为监护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收集相关证据,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劳动监察大队投诉; 2、可以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引入执法机构的监督与检查。